近期,武汉市连降大雨,疫情防控的形势多变,但是,武汉市民手中的“菜篮子”却没有受到影响。这一切都和武汉市扎实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全市“菜篮子”量足质优密不可分。具体的情况到底如何呢?记者来到新洲区东方神农蔬菜种植基地进行探访。
民以食为天,而在武汉人的餐桌上,无论多丰盛的宴席,也少不了一盘翠绿的蔬菜。而这盘蔬菜的源头,就在新洲区凤凰镇的东方神农蔬菜生产种植基地。在这里,共有蔬菜种植面积近5千亩,30多个蔬果品种:生菜、小白菜、上海青、黄瓜等等,每天基地可以产出五六万斤蔬菜。目前正处于秋季育苗播种期,还有二十多天,黄瓜等茄果类蔬菜就可以进行采摘。
蔬菜是有一个生长周期的,七八月份应该属于在农业上是一个空档期,那么怎么能保证在供应链上不断档呢?
东方神农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珂静表示,东方神农蔬菜生产种植基地及时的调整了种植结构,加大快生菜的投入,分批分期的进行快生菜的种植和采收。因为叶菜类的生长周期比较快,通过设施农业的干预之后,快生菜基本上30天就可以上市。
除了增加设施的运用以及调整种植结构,生产种植的全域机械化也功不可没。育苗棚内,全自动播苗机正在不间断开启,将种子精确的种入苗盘,每天至少能够育苗60亩地。智能化设施可以精准的控制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缩短育苗时间,让种苗可以提前一周时间移栽。
李珂静表示,机器播种的种苗的出苗率相当的漂亮,根系非常的发达,这发达的根系是整个产量的保证。除了品种之外,还标注它的播种时间,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分批分期的进行上市,集采集供,省去了很多计算的时间。以前可能需要几十个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四五个人就可以完成,基本上设施的完善能够抵挡很多外界的影响。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实施农业机械化,让武汉的菜篮子得到了更多保障。
截至8月7号,武汉市在园的蔬菜面积超过60万亩,其中叶类蔬菜就有近10万亩,预计全市蔬菜近一月内可以采收24.7万吨,将有力的保障市场供应。
离种植基地50公里的地方是汇海·新四季国际农贸产业园。这里是一个大型农贸产品集散地,日均交易量有4500吨。目前,由于蔬菜品种丰富,产量充足,所以价格也不高。包菜、白萝卜、大白菜、冬瓜等蔬果都在每斤一元以内。
汇海·新四季国际农贸产业园的蔬菜市场负责人李华清表示,像现在武汉有东西湖、新洲、武湖等等一些供应基地,他们在凌晨十二点钟左右进行采收,基本上在六到七个小时以内是可以从让菜从采摘一直到市民们的餐桌上。
市场也严格把控食用农产品入口关。凡进入市场销售的农产品都查验产地证明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书。对于没有上述证书的逢进必检,目前每天的检测数量在两百五到三百份左右。
这几年,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通过政策措施、财政列支等方式,提档升级“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市场内供应充足。同时,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武汉多部门更是从蔬菜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场,到批发市场、零售终端等全链条进行跟踪监控和巡查,保障市民的菜篮子、餐桌子不受影响。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