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云,“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增江之畔的龙门县地派镇渡头村见龙围,右据巍峨碉楼,后枕连绵山脉,前开良田平畴,远有江水襟带,宛如世外,文明自酿。
见龙围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古代建筑工艺鼎盛时期,但见龙围古朴浑厚,房屋由砖石砌墙,木材架梁,屋顶盖瓦,没有过多雕梁画栋、精雕细刻。与见龙围围屋若即若离的碉楼,当地人谓之“炮楼”,平面呈“器”字形,四面共有242个射击孔,有着几乎完美的防御系统,让人望而生畏。见龙围及其炮楼,于2008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彰显其价值。
刘士骥故居。
见龙围。
这是这个村落的主人——刘氏家族留下的文化遗产。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家族留给龙门更多的是精神遗产,关于经商致富、惠及乡里、实业报国、教育为民等精神,都曾在这个家族上演与传承。
见龙围建造者刘渭中远在龙门县城白手起家,经商致富,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兴建见龙围,花两年时间打造诗意栖息地,后率家人迁居于此。刘渭中节俭如故,以奢华为戒,同时又轻财仗义,热心公益事业,邑中有事,常捐款相助。刘渭中后代继承了这良好的家风,其子刘壮清4个儿子各有各精彩,其中刘士骥成为叱咤晚清的教育家、实业家。
见龙围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
爱树乡村度假山居的落成,让渡头村变成网红村。
渡头,渡口也。弱冠之年的刘士骥走出见龙围,在家乡渡头放棹,启程至省城,入读广州四大书院之首粤秀书院及越华书院,连擢第一,时人称其为“下山虎”。清光绪十一年间(1885年),刘士骥选为拔贡,8年后考取恩科举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其在北京参加“公车上书”,与康有为过从甚密,还与民主革命斗士陈景华结为“诤友”。此后,刘士骥分发广西补用,后署理平乐县,又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署理广西永淳知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刘士骥返抵广州,被刺客袭杀,以身殉职。刘士骥可谓晚清政坛少壮派,时人以“学界之伟人”誉之。
见龙围古朴浑厚,房屋由砖石砌墙,木材架梁,屋顶盖瓦
一度空心落寞的渡头村,因一家高端民宿、龙门年轻人创办的爱树乡村度假山居的落成变成了网红村,越来越多的访客前来见龙围寻幽访古,在碉楼下探寻“下山虎”刘士骥的足迹。见龙围与炮楼一期修缮工程于去年完成,目前正准备二期工程,有望引进高质量大型文旅项目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力促乡村振兴。
而爱树民宿品牌,从渡头出发,步履矫健地来到莲花山下白马河畔、惠州西湖、南昆山、韶关丹霞山、广西黄姚等热门文旅地区,大展身手,打造广东乃至国内知名民宿品牌。
文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图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