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副产品供销网
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农专题 -> 一村一品 -> 名企之窗
中铁宝桥:“老国企”加力“智能制造”实现“逆生长”
时间:2020-04-20来源:中国网作者:佚名

  引领国内钢梁钢结构制造风向的“四线一系统”通过评审、展示铁路道岔生产管理前沿技术的“ERP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代表国内高锰钢辙叉研制最高水平的Ⅱ代高锰钢辙叉生产线顺利投产…..近年来,作为国内最大钢桥梁、铁路道岔、高锰钢辙叉生产制造商的中铁工业宝桥集团公司,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紧紧依托参建的京沪高铁、京张高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全面加速企业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步伐,不仅使这个54岁的“老国企”获得了“逆生长”,而且创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42年持续盈利的经营佳绩。

  

  成立于1966年的中铁宝桥,是国内专业制造钢桥梁、钢结构、铁路道岔、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大型起重机械的大型国有企业。建企以来,公司始终坚持走“诚信立企、创新兴企、品质强企”之路,累计为我国和世界30多个国家建造钢桥梁1000多座、生产铁路道岔30多万组、高锰钢辙叉60多万根,产品先后获得国际、国内大奖60多项。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高铁、大跨度桥梁、城轨交通建设的相继崛起,在给公司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给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个老国企,如果不能在技术、装备、工艺上及时转型升级,不仅将丧失发展机遇,而且会被市场无情淘汰。我们要借助国家重大工程这一平台,及时抢占‘智能制造’的市场风口,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制造’的先头部队……”中铁宝桥党委书记、董事长洪军说。

  

  钢梁钢结构是中铁宝桥的第一主业,也是破解“智能制造”的首道“关隘”,而参与国家“超级工程”建设正好为此提供了广阔平台。在钢珠澳大桥建设中,公司积极贯彻“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建设理念,对整个生产线进行了技术改造,引入了自动化生产线,装备了焊接机器人,建成了钢塔数字加工中心,生产制造的钢桥梁和钢塔合格率达到100%,国内桥梁专家称赞“中铁宝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设的新纪元!”此后,公司又围绕另一“超级工程”——深中通道钢梁生产制造,投建了“四线一系统”智能制造生产示范线,包括板材智能下料切割生产线、板单元智能组焊生产线、节段智能总拼生产线、钢箱梁智能涂装生产线,以及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满足深中通道的生产需要,而且完全兼容其它桥梁钢箱梁的生产制造,将使我国桥梁钢箱梁生产从此告别人工下料、焊接、拼装、涂装等传统作业模式。

  

  铁路道岔是中铁宝桥的又一拳头产品,“中国高铁”建设更是成为推进“智能制造”的“试验田”和“加速器”。围绕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铁、京张高铁等高速铁路建设,公司投建了企业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以及国内首条高速道岔垫板自动化生产线、行业内最大的5000吨压力机等,实现了铁路道岔生产的信息化管控,道岔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职工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生产效率提升三倍以上,全面满足了我国高铁建设的需要。与此同时,公司又结合重载铁路建设的需要,瞄准提升道岔核心零部件高锰钢辙叉的质量和性能这个重大课题,投资5.3亿元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最环保、产品门类最齐全、铸造技术最先进、加工设备最先进、检测技术最先进、智能化管理最先进的高锰钢辙叉生产线。在这个平台上,通过铸造、冶炼、浇注、热处理、机加工、检测技术的全面升级,中铁宝桥成功开发出了Ⅱ代高锰钢辙叉,具有超长使用寿命、超细晶粒组织、超精炼技术、超强韧性、超精质量测控、超先进生产一体化设计等技术优势,列车通过总吨位可达2至2.5亿吨,相比原高锰钢辙叉提高250%以上。

  “通过‘智能制造’的推进,公司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钢梁钢结构、铁路道岔、城轨交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同步提升,市场订单实现了逐年稳步递增。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持续加快新技术应用,全面推进智能工厂建设,让生产制造更聪明一些,让生产流程更快捷一些,让企业职工更幸福一些,让市场用户更满意一些!”中铁宝桥总经理李宗民表示。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