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红岗子乡南岗子村,地处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常年的风沙干旱,恶劣的自然条件,曾让这个小村三分之一村民都是贫困户。这些年,通过造林工程,停住了风,固住了沙。2018年底南岗子村全村贫困户实现脱贫。吃过生态苦的南岗子村人,也在守护环境的过程中,努力探索着乡村振兴的“生态”发展之路。
秋日的南岗子村,道路两旁黄花、垂柳,树木葱郁。纵横阡陌的农田,一派丰收的景象。今天正赶上村民耿秀芹家收蒲公英的日子。
耿秀芹告诉我,一亩地一年能出四千多,原来想都不敢想。同样是这块地,几年前种大苞米的时候,由于风沙大,能出一千块钱就算不错了。
“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是当地人共同的痛苦记忆。南岗子村的土质以沙土为主,大风卷着沙土,一刮就是一年,生态成为制约振兴发展的瓶颈。找准了“病根”,各级帮扶部门都围绕生态做起了文章。驻村工作队经过反复调研、选品,最终选择蒲公英,作为村民们发展庭院经济的作物。
看着南岗子村蒲公英根茶初具规模。眼下,村干部又打起了蒲公英叶的主意。
随着大安市林地面积逐年增加,风沙逐年减少,村里适合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除了深挖蒲公英的价值,村里党员干部还引导村民,大胆尝试。今年很多村民就靠黄菇娘、西瓜、茄子等农作物种植,让收入翻了倍。
吃过生态的苦,南岗子村人对“生态”两个字的理解也特别深。很多村民都积极应聘护林员的岗位。村民王焕鹏自从两个月前被聘为村护林员后,就一天都没休息过。
如今,南岗子村村干部们日常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车,为的就是巡林方便。村民们也都自发摘种树木、花草,打扫街路。
下一步在乡村振兴路上,如何让农业强起来。村里的党员干部再次打出了“生态牌”。通过打造“月亮之南”绿色品牌,让生态附能传统农副产品,实现绿色增值。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110/t20211009_6378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