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凌源秉持新发展理念,科学认识凌源农业发展现状,深刻剖析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明确“五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农业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农业设施化发展。改善设施条件,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年内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7万亩,发展高效经济作物4.5万亩。目前凌源农机具2.76万台(套),2021年计划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新机具500台(套),年末全市耕、种、收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92%。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项目,发展乡村物流,建设田头冷链保鲜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加强与京东冷链物流深度合作,完善天采平台等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农业服务业加快发展。
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实施“一区十园百基地”建设工程,围绕蔬菜、花卉、畜禽、果业等产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规划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推进要素集聚,加强与国家、省市有效对接,依托菜花畜果等特色主导产业资源,积极谋划打基础、攒后劲的大项目、好项目。计划新建和续建项目34个。促进产村融合,将村屯环境治理与园区建设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宋杖子等乡镇设施蔬菜产业带,以小城子等乡镇街为主的设施花卉产业带,精品化设计、精细化包装、精准化争取,重点培育一批农家乐和民宿。
推进农业融合化发展。培育多元融合主体,目前,凌源市共有合作社1409个,年内争取新增市级合作社示范社4家、省级合作社示范社3家、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1家,新增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创新利益融合方式,探索棚体、肉牛活体等资产抵押融资模式,助力产业发展,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废弃农膜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废弃农膜回收率达到95%以上。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广泛推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立健全农资打假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构建从田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全程监管链条,确保全市农产品实现标准化生产。着力做好绿色生产加工、清洁能源供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业种养业闭环循环,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做好数字农业基础工程,完善农业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农业大数据采集传输体系,通过农业智慧中心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数字数据的汇聚和统一管理,逐步构建凌源市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张图”,为政策咨询、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在线服务等农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数字化支撑。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借助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国家级项目,大力实施“互联网、设施农业工程”,推广线上线下全产业链产销模式新业态,用“数字”赋能,实现农产品生产管理可控、生产过程可视、产品质量可溯、产品产地可寻,为争创“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科技先行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筑牢智能智慧基础。
原文链接:http://nync.ln.gov.cn/nyyw/qsnyxxlb/202110/t20211011_4260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