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金融部门为我家连续发放两年贷款,帮助我扩大了山羊养殖与大鹅养殖,去年我家就脱贫了,没有这雪中送炭的贷款,我家是不可能脱贫的。真的太感谢了,金融贷款让我们生活更有奔头了。”日前,在明水县光荣乡金山村,村民赵万良对回访的信作社工作人员欣喜地说。金融小额贷款让他一家告别贫困,插上腾飞的翅膀。
明水县是省级贫困县、全省十弱县之一。2016年以来,明水县委、县政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杠杆,借力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实现了金融支持与菜单式扶贫有机结合,让贫困户享受到扶贫政策的“私人定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县金融扶贫工作,并制定出台了《明水县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金融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措施,以及各相关单位工作职责。
立足小额信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
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明水县金融部门工作人员分组走访全县贫困户,开展摸底调研,在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明水县农商银行对发展种殖养植的贫困户投放了扶贫小额信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
路来宝是明水县光荣乡立志村的贫困户,2015年从村民手中赊购三头黄牛后,很想扩养殖规模。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乡村干部为他联系了小额贷款,有了钱如同久旱逢甘雨一般,扩大养殖规模,全力发展养殖,2018年他幸福地告别贫困,当年仅养殖收入就达到10万元,不仅娶上了媳妇,而且还在县城买了房。
“输血”促“造血”金融助力产业脱贫
贫困户之所以穷,多是因为缺乏“造血”功能,一无资金,二无市场。本可以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一些企业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展迈不开步子。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有钱,却担心风险而“惧贷”“惜贷”。怎样破解这些难题,寻求一条互利共赢的路子?明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产业扶贫思路。
根据明水县菜单式扶贫工作部署,人行明水支行组织金融机构制定了明水县金融精准扶贫菜单,使每户贫困户都能享受到金融扶贫的“私人定制”。
对于无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采取“公司+贫困户”贷款。由县政府主导确定了黑龙江省绿野畜牧业有限公司等5家产业扶贫主体,采取“托管经营”、“分散托养”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对于适合与企业签订用工合同或订单收购协议的贫困户,采取“龙头企业”贷款,黑龙江亚欧牧业有限公司是明水县养殖业龙头企业,该企业采取劳务用工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黑龙江壹丰科技有限公司是绥化市级种植加工业龙头企业,是明水县唯一一家出口创汇企业。该企业采取与贫困户签订保底价黑豆收购协议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今年上半年,当地金融机构累计为其发放800万元贷款,共计带动95户贫困户。
对于适合有特色种植意愿的贫困户,采取“特色种植”贷款。特色种植企业采取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及订单收购等方式带动脱贫。
对于无生产生活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光伏扶贫项目”贷款。明水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通过开发荒山荒坡、土地流转等方式,精准实施光伏产业扶贫,昔日偏僻的荒山坡上,如今是一排排闪闪发光的蓝色太阳能光板星罗棋布,实现了华丽“转身”,托起了贫困户增收致富的希望,铺就了一条助力百姓脱贫增收的“光明路”。
明水县光伏项目总投资3.12亿元,明水农商银行为其投放贷款2.5亿元。共建设光伏扶贫电站45个,125个分布点,实现了乡镇全覆盖。2018年通过光伏扶贫电站收入为贫困户提供收益1855万元,实现贫困户增收全覆盖,年户均增收近2000元。到2018年末,通过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综合受益率达到100﹪。
在金融扶贫过程中,明水县金融机构注重发挥信贷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资金支持撬动贫困地区产业开发,改变简单“输血”“资金漫灌”的粗放扶贫模式,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据了解,截至2019年11月末,明水县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7.5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累计投放6.2亿元,扶贫小额信贷1.3亿元。累计投放扶贫再贷款3.8亿元。(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