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振兴,关乎饭碗,关乎国家大计,已被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广东,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前沿,在种业振兴上有什么创新举措?布设何样连环棋?8月30日,在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举行的“海大杯”广东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100万独奖总决赛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道出了玄机。今年初,广东在全国首创设计了种业科技创新“大比武”这个开放、竞技、融通的大舞台,目的就是通过市场“抛绣球”的形式,比、选出种业优异团队、项目、技术,更借机串珠成链、抱团作战把他们激活、用好、致远,再通过下游的这种市场“比选用”反作用激发上游的“产学研”从而写出真文章。

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强调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种业振兴,广东有强大的底气。1958年佛山钟麟先生主导的“家鱼人工繁殖”在广东取得成功,攻克了世界难题,改写了人类依靠江河捕捞天然鱼花的历史。1959年,广东省农科院黄耀祥院士领衔的水稻矮化育种技术在广东取得成功,引领了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放眼全国,今天全国籼米种质中70%以上拥有广东血缘。除了米袋子、菜篮子大种业,广东果、茶、花、药等经济作物的种业历史和国家地位都可圈可点,是国家热带、亚热带种质资源的大宝库和“一带一路”合作的创新硅谷。此外,广东省连续举办19年的种业博览会,是全国首个创设“馆展+地展”一体化博览展演模式的省份,享有很高的国际盛誉。
本次“海大杯”大比武上,全国首个智能育种融通平台启动,这正是上届“温氏杯”大比武串珠成链的首诞“产儿”。世界公认,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这个农业“芯片”的研发与迭代更新。目前,发达国家的种业已进入“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的4.0时代。但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和分子技术辅助选育为主的2.0时代至3.0时代之间。今年5月的首届“温氏杯”大比武,华农大刘耀光院士水稻团队一举夺魁,之后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趁热打铁,围绕广东优势“丝苗米”产业进行种质资源和技术体系汇聚,发挥政府平台公信力,短短几个月就遴选、汇聚、编码了近200个核心种质和600余个关联种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构建广东丝苗米“基因组学+表型组学”全息信息库,这种做法打破了单独专家不愿做、个体单位做不了的行业壁垒,切中种质资源分散、同行专家互有戒心、资源要素无法融通的大瓶颈,以政府公信力构建起资源要素公开、透明、开放、交流、交易、公裁、授信、融资、开发的全链条融通平台,特别这种“表型+基因”大数据螯合、公开、交易行为,在全国农业育种史上实属首例。与国外对标比较,这个“融通平台”被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种业的3.5时代标志。顾幸伟表示,接下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将创设更多激励机制,依此融通平台为抓手和媒介,促动种业要素有偿交易流通,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比”“选”“用”“育”一体化组合拳,串珠成链、聚智聚力,为广东种业振兴持续提供动力支撑。

本次大比武延续了首届的比武模式,聚焦“种业”主题,由全国水产行业巨头——“海大集团”提供奖金赞助,继续进行种业科创竞技、资源汇聚、要素摸底。前期,经过3个月3轮遴选,共有水产、粮食、畜禽等8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来PK百万大奖。
大赛组委会负责人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主任刘玉涛博士介绍,本次“比武规则”专门设计每个项目的演说时间8分钟,提问时间长达15分钟,目的就是让“竞”“辨”之功做实,真正遴选出种业科创的“真经”。经过一天紧张有序角逐,最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稻优质不育系泰丰A的创制与应用》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了大比武总决赛冠军。
本届大赛的赞助单位、全国知名水产上市公司海大集团的董事长薛华表示,广东政府搭建的这个“大比武”平台非常棒,既在专家和市场之间牵了线,又在专家和专家、企业和企业之间搭了桥,还为要素匹配作了“红娘”,在全国开创先河。“大比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大合作”。像这样有意义的公共平台,海大集团不但愿意赞助,而且更想搭上政府种业振兴的快车。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350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