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国内地产、汽车、家电等用钢行业纷纷回暖,钢材价格也出现加速上涨,钢铁行业似乎已经走出低谷,但笔者认为,钢铁行业全面回暖为时尚早,产能重压将导致钢材价格徘徊在成本线上下。
产能过剩压力长期存在
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早已成为业界共识,由产能集中释放导致钢材价格大跌的例子不胜枚举,当前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已由钢材出口大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而2008年出口量占国内产量的比例高达10%以上,这在当时有效转移了新增产能对国内市场的压力,今年以来,国内粗钢产量逐月上升并屡创历史新高,这相当于今年国内市场在去年基础上至少增加10%资源供给,尽管近期我国再次调高大部分钢材品种出口退税率,但从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价格来看,短期内政策效应还难以体现。从钢铁生产成本来看,由于年内钢材价格上涨速度远高于原燃料价格,尽管利润空间仍然较为有限,但钢厂纷纷开始复产,特别是前期现货矿价格远低于长协矿,有炼铁、炼钢能力的中小钢厂基本全面复产。
需求回暖程度尚需观察
从诸多经济先行指标显示,国内宏观层面的全面复苏已经成为必然,国际市场上也出现了英国和全球经济衰退正在触底的一些迹象,但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部分行业转暖的结构性复苏能否支撑不断扩大的钢材供给压力还难以定论,从6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5月份数据来看,PPI和CPI双双负增长,表明目前中国经济稳定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仍未走出通缩的阴影,短期无通胀之忧,不过近2个月一些基础性产品价格明显反弹却与流动性充裕不无关系,充裕的流动性为经济增长提供动能的同时也导致未来通胀预期渐强,央行的货币政策一旦转向,未来经济出现“U”、“W”或“L”形走势皆有可能,这给未来钢铁行业的运行带来了一些不确定因素。
正视“增产不增收”窘境
不管是钢铁行业还是其下游行业,目前都不同程度的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以汽车行业为例,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19家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约占全行业的50%)一季度产销同比增长1.91%和3.88%,而营业收入却同比下降14.15%,利润总额同比下降高达48.36%,微薄的利润空间使得车企不得不用冷轧板代替镀锌板降低生产成本,以应对不断上涨的钢材价格;而钢企一方面要应对原燃料价格的上涨,一方面要集中生产回暖行业所需的廉价钢材品种,获利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同样陷入增产不增收的窘境,上调价格也是迫不得已。一旦下游行业不能转嫁钢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倒逼成本将使得钢材价格仅能保持在略高于成本的水平线上,而产能重压将加大钢材价格的波动幅度,预计年内钢铁企业将维持微利水平,行业全面回暖尚需时日。
Tags:年内钢铁企业或将维持微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