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结构现状与特点
我国耕作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产品的品种和数量已基本上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但是,也应当看到,我国耕作机械行业还存在着行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产品技术水平低等问题。新世纪的到来,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将为耕作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开展技术创新,促进耕作机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使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目前,我国耕作机械产品有以下特点。
1。大中型与小型机械并存,小型机械占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的变化,我国大中型农业机械与小型农业机械产品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70年代末,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的耕作机具产品达到高峰。之后,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产量急剧下降。90年代,大中型耕作机械产量逐步回升,1996年达到又一高点。小型机具的产量和保有量也逐年增加。目前,微型耕整机、水田耕整机、手扶拖拉机配套农具,与18。4kW以下四轮拖拉机配套的犁、耙、旋耕机、播种机等小型耕整地机具,在山区、水田及北方广大农户的机械耕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2。批量投产的产品中,传统机型仍占主导地位
我国生产与拖拉机配套的耕作机具,已有40多年的历史。尽管不断研制出一些新型机具,但到目前为止,铧式犁、圆盘耙、旋耕机、播种机等产品仍占主导地位。据初步统计,上述产品的产量约占耕作机具产量的80%以上。在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耕整种植机械分会收集的500多种耕作机具的产品目录中,以上4种产品型号约占70%以上。70年代开发的犁、耙、旋耕机、谷物播种机等系列产品,已成为主要机型。80年代新开发的一些产品,如液压翻转犁、深松机、液压宽幅耙、新系列旋耕机、新型谷物播种机、精量播种机、耕整地联合作业机、整地播种联合作业机等,已形成了一定批量,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联合作业机具得到较快发展
联合作业机具因具有抢农时、降低能耗、减少机器多次下地造成的有害压实等优点,最近一个时期得到较快的发展。国内采用驱动型工作部件的联合作业机具,多以旋耕机刀辊为主要工作部件,可实现旋耕、深松、起垄、灭茬、播种等两种以上项目的联合作业。产品有深松旋耕机、松旋起垄机、灭茬起垄机、灭茬旋耕机、碎土整地机和旋耕播种机等。多数产品与36。8kW以上的拖拉机配套。80年代初,我国研制了与大功率轮式拖拉机配套的牵引式联合整地机。近期国内还研制、生产了与88。3kW履带拖拉机配套的牵引式联合整地机,其上采用了圆盘耙片、星型耙片、浅松铲等工作部件。
4。适应农业技术发展开发新产品
80年代初,为我国北方地区推广少耕、深松耕作制度开发了杆齿部件的深松机产品,并在部分地区生产中使用。90年代,适用旱作节水农业耕作的需要,发展了全方位深松机并形成系列产品。其中与58。8kW履带拖拉机配套的产品,在一些省、区有较大面积推广。为适应免耕播种的需要,研制了气力式免耕精量播种机和小型免耕播种机(硬茬播种机);为适应棉花铺膜种植的需要,发展了铺膜播种机具;为适应精、少量谷物播种的需要,发展了精、少量谷物播种机和中耕作物精量播种机;为适应秸秆粉碎还田翻耕的需要,开发了大间距、高犁柱铧式犁。由于农业生产对秸秆、根茬粉碎还田的迫切需求,使秸秆粉碎还田机、根茬粉碎还田机成为近几年推广最快的农机产品之一。除研制了秸秆粉碎还田机、根茬粉碎还田机外,还研制了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新产品。此外,满足塑料大棚、温室内耕整地作业需要的小型动力和机具,也成为开发生产的热门产品之一。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耕整种植机械各类产品机型数量及所占比例见表1,1995--1998年拖拉机配套农具拥有量见表2、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