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农业机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广泛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不断涌现出新结构和新产品。同时,继完成提高整机可靠性任务后,技术发展的重点在于增加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和智能化程度,努力完善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改善驾驶人员的工作条件,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随着微电子技术向农业机械的渗透,现代大功率农用拖拉机日益向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在调整和反哺中快速、健康地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不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力度,推进了国产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提高,但我国的制造水平与上述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了解发达国家动力机械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差距,发挥自己的长处是我国拖拉机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1新技术、新结构发展现状
1.1系列化、大型化
系列化是农业机械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外着名大公司逐步实现其产品系列化进程,形成了大型不同规格的产品。与此同时,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明显缩短。所谓大功率拖拉机,是指其装备的发动机额定功率超过88.2kW,其产品特点是科技含量高,研制与生产周期较长,投资大,市场容量有限,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对农业机械的使用者来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将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农机具,一些国外农机厂商将有可能在关税逐步降低的情况下增加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出口的品种与数量;同时,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我国的拖拉机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机遇。以大功率轮式拖拉机生产为例,目前就有美国的约翰。迪尔及凯斯纽荷兰、芬兰的维美德、意大利的菲亚特、捷克的热特这5家大公司。这些国家拖拉机制造水平代表当今世界的一流水平。
1.2多用途、多功能复合作业
为了全方位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国外农业机械在朝着系列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已进人多用途发展阶段。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首先源于液压技术的发展一通过对液压系统的合理设计,使得工作装置能够完成多种作业功能;其次,快速可更换连接装置的诞生一安装在工作装置上的液压快速可更换连接器,能够在作业现场完成各种附属作业装置的快速装卸及液压软管的自动连接,使得更换附属作业装置的工作在驾驶室通过操纵手柄即可快速完成。一方面,工作机械通用性的提高,可使用户在不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设备本身的效能,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另一方面,尽可能地用机器作业替代人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如前述的几家外国公司生产的大功率拖拉机前部配置的装载斗及插车等,同时可以满足农场的农用物资的装卸,实现一机多用的功能。由于大功率拖拉机动力充足,可以实现多功能复合1次作业,1次作业可以实现犁、耙、播、施肥等作业,减少了拖拉机对土壤的压实,提高了抢时播种的功效。
1.3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和GSM技术,实现了精准农业,如无线电数据通信、机器监测、诊断、工作与业务管理软件和机器控制等装置。精准农业由以下3部分组成:一是计算机辅助农田作业系统。其包括机载计算、GPS微波定位和高速无线电通信3项技术。在运行中,机载系统通过无线电接收整个无线网络中的农业耕作数据、土壤数据或现场规划数据。这些数据都显示在驾驶室内的一个屏幕上,司机在驾驶室内能够直观地了解机器的作业位置,并准确地判断需要的精准施肥量。二是关键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机器中极其关键的性能与作业参数,并且通过无线电将数据从该机器传送到业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