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贵阳市开阳县围绕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目标,从六个方面强化领导、细化措施、协同推进。目前,111个村居完成清产核资、组建经济合作社,核实资产29023万元、集体土地247.6万亩,确定组织成员身份37.6万人,全县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一、成立县乡两级“指挥部”。按照“事有人管、责有人负”的要求,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督促指导,乡镇、村组织实施的分级负责制,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为本辖区改革工作第一责任人。各乡镇同步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层层分解任务,压紧压实责任,稳妥推进改革。
二、制定改革工作“计划表”。强化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出台《开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开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手册》、工作流程、资料收集及档案整理目录、丧失成员资格认定备案登记册、股份经济合作社利润分配方案及利润分配顺序等,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实施方式、组织保障等进行明确,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三、组建具体操作“施工队”。加强人员统筹调配,县级组建乡镇包保工作队,乡镇组建由乡镇干部、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及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为主要成员的改革具体实施队伍,采取召开会议、开办宣传栏、组织媒体报道、干部进村入户等方式宣传改革精神和内容,举办业务培训139次8.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张贴《告农民朋友的一封信》8万余份,确保干部会干、群众知晓、广泛参与,为改革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规范各项任务“流程图”。聚焦每个步骤、每个环节、每个流程,严格按照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股份量化、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工作流程和规范,分清工作步骤、明确先后顺序,有序推进改革工作。为按时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将清产核资与成员身份认定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制定10项“三资”管理制度,进行“四榜公示”确认,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增加了群众满意度。
五、强力推进部门“组合拳”。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耦合性,联合督办督查、民政、财政、市场监管、税务、水利、教育、生态等部门,将各部门涉及村集体的资源资产全部移交给村集体,共移交村组道路600余公里、山塘水池40余万立方、闲置校舍174所等,让利于农民群众;对改革工作实行周调度、周排位,对相对滞后的乡镇、村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进一步形成改革合力。
六、优先保障改革“资金库”。加大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县级和乡镇以年度为单位,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财政原则上按照每户60元改革专项资金(市县各30元)优先给予配套,确保证书制作、业务培训、宣传资料、检查验收等工作经费充足,有力保障各项改革工作任务按时有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