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副产品供销网
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公告启示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125060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2021-08-26来源: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政务网站作者:佚名

  胡文坚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第125060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和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和市司法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数字乡村建设的建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符合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乡村战略要求,我们已认真研究吸纳,并在工作中抓好落实,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应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关于做好规划,建好架构,试点先行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因地制宜,把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纳入各项重要规划内容推进落实,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山模式。《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专章明确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并提出“十四五”时期中山农业农村现代化重点工程任务,其中包括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工程。《中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系统提出了我市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及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表,提出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支持探索开展“5G+智慧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利用5G、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领域建设基于5G的应用,提升农业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打造智慧示范小区。中国电信开展面向5G技术的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示范区建设,与市工信局、小榄镇、石岐区政府签订智慧社区建设战略协议,服务各级政府抓好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的建设,建成小榄美加花园为广东省首个智慧示范小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签约建设超过100 个智慧社区,并建成古镇古二村等一批数字乡村。

  二、关于制定奖励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扶持力度的建议

  2021年市财政在部门预算中已安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专项资金”2.1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274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综合补助资金”800万元、“农业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扶持资金”400万元等项目资金,助力我市特色精品示范村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扶持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业产业发展,起到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也增大对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市农业农村局争取上级资金170万元扶持我市涉农企业数字农业项目建设,今年出台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奖补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开始将于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50万元实施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奖补。市工信局拟出台《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资助实施细则补充规定》,新增支持垂直行业5G创新应用章节,推进5G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应用,重点在交通、医疗、教育、超高清视频、AR/VR、农业农村、安防、能源等领域支持一批新服务、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示范项目,并给予资金奖补。

  三、关于实施“数字+乡村治理”、“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公共服务”三大行动的建议

  (一)建立我市数字使能平台。根据《中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打造城市数字使能平台,构筑智慧城市引擎”已提及打造全市统一的数字使能平台,为各部门及镇街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赋能。数字使能平台会统一数据接口、数据标准,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完善基于多源异构的数据汇聚平台,为“数字+乡村治理”“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公共服务”等行动提供坚实基础。

  (二)提高乡村数字治理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和交易行为,以管理信息化技术进步从源头上堵塞农村“三资”管理漏洞。构建交易平台,投入近1000万元开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软件系统,整合各镇街原有农经管理系统等网络资源,强化台账动态管理、交易信息发布、组织交易、合同鉴证、审核监督、档案管理等功能,构建覆盖全市镇村(社区)三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专用网络平台,对土地、物业等村(社区)集体资产发包、租赁、抵押、拍卖等交易统一监督管理,实现可查可管。建立队伍系统,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镇成立领导小组,村(社区)成立资产交易工作站,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平台系统的日常操作管理。规范交易行为,集体土地和物业出租均统一放入交易中心进行挂牌交易,集体资产交易的立项审批通过相应的民主议事程序,交易后通过村务公开平台统一公示,接受监督。二是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建设。出台《中山市行政村、社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管理规范(试行)》文件,规范开展村居视频监控建设,并将系统数据统一接入公安业务系统,推动建立乡村视频监控“共建、共用、共治”体系,提高治安防控管理效率。公安部门将结合智慧公安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全市村社区、派出所等信息化应用以及视频监控建设工作,打造升级版“平安乡村”、“智慧派出所”、“雪亮工程”。

  (三)提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一是提升农业农村信息服务能力。中山农业信息网全网有文字资料近1000万字,图片2万多张,涉及种植品种700多种,养殖品种100多种。开发有蔬菜病虫害识别系统、病虫害测报预警系统、农科培训平台等3个应用系统,建成水稻、香蕉、荔枝、鱼、虾、鸽、鸡、菜心、猪、瓜类等10个专家系统,综合农科数据库1个,为农民提供“专家进户”的实用技术服务。农业扶持政策发布系统,通过网站发布和短信发布形式,将各级的“三农”政策、市级专项资金管理(资金申报指南、资金分配信息、资金管理制度)等信息进行公开发布,或短信推送到企业、农村合作社及农民手中,实现政策有效及时的传递。开通“中山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给用户发送涉农信息,提供用户咨询及回复用户问题渠道。贯彻落实《广东省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粤农[2018]217号),实现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全覆盖目标任务,全市建有益农信息社188个。火炬开发区农业服务中心获评为“全国百佳益农信息社”,神湾镇、坦洲镇各建立一个益农信息社区域运营中心。二是加快农业生产过程数字化转型。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应用。投入240万元建设中山市农村科技信息化项目工程,搭建“区域农业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和“特色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系统”,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实施中山市农业物联网示范与管理平台项目,开展水肥一体化、温室环境监测、农业生产视频、气象和养殖水质等的智能化管理示范基地建设,构建农业生产物联网应用技术体系和模式。建设华创农业农产品物流、裕盛隆达电商订单农业等2个省级“互联网+”现代农业项目;扶持沙溪镇白鹤咀种鸡养殖场物联网项目建设,建立包括前端监控、监控中心、风机、湿帘等的物联网系统,实现在畜牧业生产的远程监测、自动控制,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近3年市农业农村局合共安排产业扶持资金349.5万元支持19个企业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如广东荣业食品有限公司电商旗舰店建设、广东菜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菜丁”生鲜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等项目。借力知名电商打造中山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牌,实现中山优质农产品的“全国卖”,如泰上王、得福、美味鲜、咀香园等食品生产企业在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开设网店,组建电商运营团队或委托第三方营运,依托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市场。鼓励“电商+直播”新型营销模式,年初与中山市直播电商协会、广东昕星传媒与今日头条、南方农村报等共同搞好网上花市,带动年桔年花销售。

  (四)提升乡村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教育服务。疫情期间,市教育和体育局拍摄制作了830个微视频,形成了一套可辐射全省的本土小学优质在线学习资源,并在中山教育信息港上发布供全市师生点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覆盖工作,指导学校管理员和师生完成国家课程数字资源平台账号的开通和激活,通过新媒体平台等推广数字教材应用。建设“中山市教学资源应用管理云平台”,为学生、教师、学校提供学习、互动、教学等领域的教育行业信息化服务。不断扩宽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应用,中山教育信息港先后与中山纪念图书馆数字图书资源库、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资源平台的对接。

  (五)完善乡村公共卫生服务。

  1.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服务覆盖各乡村居民。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2019年12月首批5家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服务,居民可在互联网医院云平台上为居民提供在线咨询、复诊服务,打通从院内到院外、从信息流到资金流、从医疗到健康服务的闭环,并且接入了广东省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人员、业务全过程监管。目前,我市互联网医院云平台已累计接入9家医院,注册医师996人,在线咨询病例3160例,复诊病例2129例。开展网约护士服务,全市29家公立医院全部上线“健康中山APP‘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我市预约上门护理服务达到了2452人次,在线护士959人,上门护理总时长3464小时,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既便民利民又有效体现了护理专业的价值。推进处方流转服务,实现群众可就近便捷取药或选择送药上门服务,推行“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患者在大医院看病开具处方后,通过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可以在家门口处方流转平台药店取药或送药上门,同时处方流转平台药店将与医院药品实现三同,即同一个商品名、同一个规格、同一价格,让老百姓放心用药。提供一键呼救,进一步武装120信息化水平,实现移动终端一键定位呼救。增加健康中山APP一键呼救功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快速呼救通道,APP定位到居民所在的位置,使用通讯功能快捷拨号120,打通居民生命急救通道,为急救生命争分夺秒。实现救护车5G视频全程记录,中山市区域120急救系统于2020年9月完成硬件的升级集成,其中新增了5G路由器的试点应用,提升了车载视频的传输能力,为快捷有效的院前救治提供了支撑,提供市民“因让道而违章”的合法佐证,提升急救路线的通行能力。

  2.加快推动远程医疗服务。根据《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办公室关于做好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远程医疗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粤卫办规划函〔2020〕41号)等文件要求,我市已经完成市级远程医疗平台与省远程医疗平台联接,实现数据交互,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现阶段,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医院等三家医院已经接入广东省级远程医疗管理平台,可以开展远程医疗诊治服务。其中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通过远程医疗诊治疫情病人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将根据广东省远程医疗的总体规划,县级远程医疗中心按照《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建设指南》作为建设参考依据,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建设县级远程医疗中心,及时配置病历资料、体征数据采集、视音频实时传输、会诊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完成信息系统改造和接口实施,与广东省远程医疗平台进行互联互通。

  3.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目前,广东法律服务网网络平台、12348 语音平台与市、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这三大平台是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省司法厅于 2016 年 1 月 4 日正式建成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网网络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涵盖了咨询服务、申办业务、法治地图、学法找法、信息发布五大功能模块,业务类型包含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律师服务、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网络仲裁、远程会见。网络平台由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单位、各部门,以及各类社会法律服务主体、志愿者、服务外包单位共同参与提供服务。所有市民群众除通过广东法网及其 APP 获得法律帮助外,还可以在“粤省事”和司法局方微信公众号“法润中山”接入服务。截至到 2021年4月20日,全省已有在线咨询1166604人次,我市在线咨询率一直以来排在全省第 5-6名。

  2021年,为了进一步释放创新动能,为司法行政事业注入更强更持久的科技驱动力,市司法局将建设“智慧司法”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通过智慧赋能,打通信息壁垒,用数据驱动工作优化,推动法律服务工作持续升级,加快形成“大平台共享、大系统共治、大数据慧治”的信息化新格局,为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提供全面有力的支撑。

  下阶段,我市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按照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广东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要求,大力发展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彭颖杰,88312160。)

  


原文链接:http://nync.zs.gov.cn/zwgk/tzgg/content/post_1982315.html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