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这也是连云港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江苏省连云港市是农业大市,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与周围的兄弟市相比,仍存在着农业产业不够强,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服务不到位,生态保护不够好,品牌意识不够强等问题与不足,阻碍了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因此,要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解决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加快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发挥重要作用。
一、连云港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产业发展不够大。近年来,我市发展大樱桃、蓝莓、食用菌、花卉等主导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有储藏、加工能力的企业很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直接销售,经济附加值低。比如赣榆石桥的黄桃,几年来发展很快,已达到几万亩的规模,前几年效益很好,6元多/公斤,每亩地可收入1万多元,去年市场出现疲软,1元多/公斤,价格很低,果农损失很大,苦不堪言。
2.生产条件不够好。近年来,随着农业农村部门支农资金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市耕地面积530万多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280多万亩,约占53%,仍有24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没有改造到位。
但是这些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是一些粗放式的建设,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离农民的期望,离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3.科技服务不到位。县、乡一级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基层科技人员年龄偏大,掌握的技术不精;市级懂技术的专家不少,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到基层办个培训、讲讲课,现场指导一下,就回去了,很难住下来,解决根本问题。如果种植户遇到技术难题和病虫害,不能及时与专家对接沟通,极易造成损失,影响经济效益。
4.保护生态不够美。由于村庄里的河流常年淤积,村民将污水、垃圾往河里倾倒。一到夏天,苍蝇蚊子满天飞,恶臭气味熏死人,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健康;村里道路上,到处堆着砂子、石子、石头和草垛等杂物,特别是路边上杂草丛生,影响了交通和美观。
5.农村劳力不够多。在农村年富力强、有一技之长的,都出去大功率;有的还在城市安家落户,很少回家。家里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俗称“386061”部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差,学习知识和技术能力弱,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仅依靠传统种植模式进行耕作,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思想比较保守,至今仍有“玩龙玩虎不如玩二亩土”的想法,不想将土地流转出去,总感觉自己种,自己更方便一些。
二、推进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重大的战略部署,也是实现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要从培育农业主导产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优质科技服务、加快土地流转和美化乡村环境等方面,下大力气,出狠着子,打造一个“经济发达、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美丽新乡村。
一要以培育产业为主导,注重做强做优产业
发展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命根子。要用足用好农业农村、国土、水利等部门项目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着力扶持一批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每个环节上均有所扶持,大胆突破,拉长农业产业链,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夯实基础;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通过现场采摘、农家乐和观光旅游等形式,赏乡村美景,品绿色食品,愉悦身心,享受美好生活。通过一、二、三产业高度的融合,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二要以科技服务为先导,注重服务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健全县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疏通引进科技人才的渠道,保证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科技人员要留得住、沉到底,做到随叫随到,也可通过微信、网络等手段,搭起沟通交流的平台,及时解决问题;政府可以购买服务,与专业的服务团体合作,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农民自己拿一点,村里掏一点,政府补一点,建立科技服务基金,让科技服务跟得上、有保障;要推广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实行差别化战略,占领科技制高点。
三要以改善条件为抓手,注重提高综合效益
要整合全市的支农资金,发挥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修桥、铺路,建设农桥、水闸、泵站等农业水利设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格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进行,为乡村振兴发展夯实基础。
四要以保护环境为抓手,注重农业生态保护
要科学规划村居建设,做到排列有序,高低相称,道路相通,绿树红花,交相映衬;彻底清除村道上的杂石、草垛和杂物等;禁止向河里倾倒垃圾,排泄污水,采取清淤、截污、引入活水等措施,保持河流通畅;要禁止使用高污染、高残留的农药、化肥,用于农业生产,有效保护、改善和优化农村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建设美丽、和谐、新农村。
五要以土地流转为平台,注重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小了不成气候,规模大了不好调节,要把握好土地经营规模,做到适度规模经营。村级要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把一家一户经营的土地流转出来,流转到土地股份合作社那里,然后再租给种植大户、合作社或者农业龙头企业来经营,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户可以收取每亩800元—1000元的租金;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为老板打工,多挣一份工资。这样,降低了劳动强度,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经济收入,一举三得。
撰写人:李振江徐恒柱
单位:市农业资源开发评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