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农副产品供销网
农副产品供销网
资讯信息
农副商城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惠农工程
灌南县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就业富民,走集中居住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时间:2021-07-28来源: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作者:佚名

  灌南县百禄镇南房村位镇域北侧,常住人口661户,其中,有建档立卡农户211户、399人,约占全村总户数的32%。村级状况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即耕地多,劳动力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员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少;房屋分布零散多,村庄成片少。今年以来,百禄镇抓住苏北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推进的契机,以土地流转为主抓手,以产业培育为出发点,稳扎稳打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社区选址、方案制定、房屋拆迁等工作中,充分调研、科学决策,确保建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新型农村社区示范点,实现农民“住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南房新型农村社区项目投资2.6亿元,建设房屋804套,总建筑面积12万平米。目前,一期218套房屋全部完工,正在推进户外配套工程,春节前房屋可交付使用,二期215户项目已启动。

  一、突出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推进方案制定。组织镇村干部开展集中走访活动,发放意愿调查表,了解农民进城、入镇、留村愿望,征集对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确定社区建设位置北靠镇工业集中区,南临扶贫产业园,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解决农户土地流转和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后的后顾之忧。百禄镇多次召开班子会议、镇村干部座谈会、村民代表会,详细商讨项目实施方案,最终形成既符合上级政策、又能体现农民意愿的《南房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从源头上找准项目实施与百姓需求的契合点。

  二、突出阳光操作规范管理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在社区规划设计方面,委托专业团队进行规划,实现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的有机融合。为满足农户不同需求,设计了50平方、150平方和170平方3种不同类型住宅,采用白灰建筑元素,打造宁静祥和的新中式风格。社区内建有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幼儿园、居家养老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超市等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现代农业展示馆,打造集居住娱乐、产品展示、就业培训、产业配套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二是在项目推进方面,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依法依规依纪、合情合理合法”原则,对征求意见、安置措施、补偿标准、建设方案和项目招标实行“五公开”,保证老百姓有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及时兑现房屋搬迁补偿款,按标准兑现搬家费和过渡安置费,保障搬迁户合法利益。对特殊困难户和老年人主动帮助联系周转房,解决后顾之忧,实现拆迁工作“有温度”。通过市场公开招标,确定优质施工单位,严格按图纸和标准施工。三是在工程监管方面,委托专业资质监理公司对建筑材料和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把控。同时,由村民选举有威望、有经验的党员和村民代表成立群众监督组,对搬迁标准、工程质量等进行全面监督。一期房屋4月份正式开工,由于招标规范,严把工程施工关、质量关,项目建设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认可。

  三、突出产业融合,因地制宜推动就业富民。一是深耕农业,实现田园变园区。把做好土地文章,加大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破解农村发展瓶颈的突破口。顺利完成396户搬迁安置,通过搬迁整理,形成土地连片8000亩,净增耕地680亩。不仅使农民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增收,还进一步促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南侧,沿窑百路两侧精心打造万亩田园综合体,形成100亩豆丹、1000亩葡萄和5000亩稻渔混养的农业集中连片发展带。二是壮大工业,实现农民变工人。在新型农村社区北侧发展壮大工业集中区,已入驻企业16家,今年再建标准厂房9栋。园区不仅成为返乡就业创业的新乐园,还成为农民“家门口”就业的好去处,南房村60%外出务工人员实现返乡就业,共吸纳1060名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农民离开土地后,可以走进工厂变成工人来增加收入,解决农民流转土地和搬进社区的后顾之忧。同时,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也促进了镇工业集中区的发展,形成了互促互进的良性效应。三是培育三产,实现农村变社区。围绕特色做文章,以南房新型农村社区为中心,将周边的休闲采摘园,稻渔混养示范区,工业集中区等串点成线,积极开拓集工业、农业和民俗特色为主要元素的骑行文化旅游线路,提升新型农村社区的向心力和融合发展的凝聚力,达到工业集中区、高效设施农业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同频共振、互动推进,实现农业发展、产业培育和乡村旅游的叠加效应。

  


原文链接:http://nync.lyg.gov.cn/lygnyxxw/gzfzhfxz/content/9933bcf4-18e0-4cfc-b356-797563af7686.html
关闭】【顶部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