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振兴开始全面推进。
今年,共乐镇毛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谁能想到在2015年以前该村还是一个重点贫困村呢?如今,毛村的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18.5降为0,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320元提升至20000左右,这中间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扩大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成效
2017年,毛村实现整村脱贫后,村上开始寻找产业巩固脱贫成果,最终决定大力发展竹产业,并计划将竹产业从传统粗放的单一采伐方式逐步向半成品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型,不断提升竹产品附加值。
“我们依托宜长兴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共乐镇环线旅游创建的契机,大力发展竹产业,开辟农民新的增收渠道。目前,全村竹产业达8000余亩,年经济产值约1000万元。”毛村第一书记张远吉说。
同时,毛村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养殖规模初具雏形。截至2020年底,全村养殖乌骨鸡20000余羽、生猪1800余头,建成生态鱼塘以及稻蛙养殖共70余亩,实现产值580余万元。
李少均是村里的养鸡大户,2017年开始养殖山地乌骨鸡,并成立了兴文县汇兴晟专业合作社,随着规模的慢慢扩大,养殖技术的愈加成熟,李少均对以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搞养殖业主要是以养鸡为主,现在有5个棚,一年能够喂上10000只,一只鸡有十几元的纯收入,一年可以收入10万元左右。”李少均高兴地说,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生活将越过越好。
提升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2019年,毛村开始推进厕所革命,大力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全村有119户村民进行了厕所改造,厕所变得独立、干净、明亮。
说起家里厕所的变化,宋怀珍很是满意,“以前我们在厕所旁喂养了牲口,环境很脏,现在改造以后比较卫生,还很舒服。”
除了厕所的升级,毛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大力提升。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先后争取各类资金共1640余万元,完成了公路硬化29.5公里,新建6.5米宽旅游产业路3.2公里,全村新建集中供水站2个、蓄饮水池19口,通讯基站2座,整治河道路3.8公里,电网改造33千米,天然气入户达63.4%,毛村的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村民邵坤金亲眼见证了毛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生活真的安逸了!”邵坤金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在毛村的凉水湾景区务工,主要负责景区林区维护、安全工作、道路修建和用水管理等工作。“现在我在凉水湾工作,每月有几千块钱的收入,家里面还栽有竹子。大女儿已经参加了工作,小儿子也考上了研究生,日子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共乐镇毛村距县城8公里,全村面积9.8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723户2895人。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全村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先后获得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六无平安村”和市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四好村”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景区的积极带动下,毛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产业、养殖、旅游等已初具规模。同时,在全域旅游的推动下,我们积极引进新型经济主体,流转土地实现规模化、集约经营。成功摸索出了‘一地生三金’的脱贫模式,让老百姓土地流转挣租金,就近务工挣薪金,发展产业挣现金,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张远吉介绍道。
为了巩固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村两委对毛村未来的发展也有着自己的规划。
“下一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开办农家乐、乡村民宿和发展生态乌鸡等旅游产业,通过乡村振兴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扩大种养殖规模,抓住共乐镇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契机发展稻虾养殖;做好后续帮扶,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张远吉说。
原文链接:http://nyncj.yibin.gov.cn/ztzl_86/xczx/202108/t20210816_163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