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地处黄土高原的甘肃省定西市漳县黄土坡教学点一间教室里,10名学生围坐在多媒体教学一体机前兴趣盎然地上着美术课。
大屏幕中,一名线上教师正带领学生找寻秋天的秘密,学生边听课边有板有眼地用画笔描绘着自己心目中的秋天。时不时地,师生之间还会进行互动,学生有疑问可随时提问,教师当堂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过去,由于师资缺乏,音乐、美术这些课只能由其他科老师兼带,质量不高,学生提不起兴趣。现在,只要轻点鼠标,学生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该校校长江宝平开心地说,如今黄土坡教学点不仅能开齐开全音乐、美术等课,而且上课的都是专业教师,学生们可喜欢了。
得益于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这样的情况正在定西市很多学校发生。通过网络课堂,偏远教学点的学生就可以与城里优质校的学生同上一节课。
定西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长期以来,受到地理条件限制,这里农村学校布点多、规模小、分布散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师资力量不足,部分课程无法开齐开好。
对于偏远地区农村学校来说,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开齐开全课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益尝试。曾在学校做过多年教师的定西市教育局局长盛淑兰认为,在当前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情况下,发展教育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门。
近年来,定西市以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为主线,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电子白板或触控一体机多媒体设备班班通、计算机教室已实现全覆盖。
信息化通道搭建起来了,优质教学资源也要跟上。从2018年开始,定西在全市推广实施阳光课堂联盟教学模式,通过实施互联网+教育,在一定区域内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加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信息化教学和教研新模式的推广。
记者走进渭源县路园镇铁山屲小学的一间教室时,一堂心理健康课正在进行。5名学生端坐着,眼睛盯着大屏幕,认真仔细地边听边写。
这堂课由路园镇路园小学教师张霞主讲,主题是做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上课前,路园学区8所学校的学生都已做好准备。课堂上,张霞运用丰富多彩的课件,从心理、身体两方面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同时通过语音和视频系统与学生互动交流。尽管相隔很远,但通过直播课堂,师生之间、不同学校学生之间都能同步互动,教师可看到8所学校的每一名学生的一举一动。
张霞介绍,阳光课堂联盟实行1+N模式,由一位线上主讲教师和N位线下助学教师共同完成N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线上教师主讲,线下教师助学,配合组织教学、答疑解惑、检查和评价学习效果。
据统计,目前定西市已有1084所学校(含教学点)使用网络直播课堂,涉及音乐、美术、阅读等10多门课程,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偏远教学点部分课程难以开齐、开足、开好的问题,受益学生超过30万人。
在盛淑兰看来,相比配齐设备和资源,教育信息化的难点在于真正用好。她介绍,定西市动员和组织全市师生积极参加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技术活动,并以国培、省培为引领,以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为突破口,以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为主体,分年度、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全员培训,不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更受学生欢迎了。渭源县清远镇第一小学校长边雪燕说,很多教师经历了从不会用、不愿用到逐渐爱学爱用的转变,如今不时能听到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词汇从教师们口中蹦出来。
不仅如此,定西市还鼓励教师在平台上开通个人工作空间,上传教学工作、个人阅读、教学反思等文章及视频,调动教师主动用网、研网的积极性。
定西将继续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推动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探索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服务新模式和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全面推动教育信息化向2.0时代迈进。盛淑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