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
旗下网站·
中国农业百强网站(农副类十强)
您好,欢迎来到农副产品供销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资讯信息
政策法规
新闻资讯
消费指南
农产知识
农网导航
农产技术
市场信息
管理机构
农户农企
贴身宝贝
流通单位
科教单位
媒体单位
服务单位
三农专题
三农专题
新农合
家电下乡
一村一品
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
万村千乡
金农工程
农村合作社
农副商城
粮油茶糖
蔬菜果品
水产肉蛋
副食调料
特种养殖
药材烟草
蜂菌酒饮
地方特产
花卉林木
特色种植
棉麻丝绒
皮毛畜禽
饲料饲草
经济作物
打假维权
网上互动
农产供求
农产商家
招商招标
生活用品
致富项目
书刊音像
会展服务
专家服务
推广服务
人才服务
策划服务
行业报告
农产博客
农产论坛
三农内参
农产供求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供应信息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企业信息
会展信息
人才信息
资讯信息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招商招标
->
场所招商
法库县对外招商指南
时间:1970-01-01
来源:三农资讯网
作者:李梅
【
大
中
小
】
地区概况 县情概况
法库县为沈阳市所辖县,位于辽宁省北部,距沈阳市中心距离90公里。全县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万人。行政区划为7个镇13个乡,309个行政村。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构成了“三山一水六分田“的天然格局。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在155天左右。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为农林牧渔各业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提供了优越条件。
全县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3%,木材蓄积量170万立方米,尚有宜林荒地4.5万亩,发展林果及其加工业前景良好。
天然草场及疏林地面积42.35万亩,年产优质牧草0.9亿公斤,可放牧27万头牛羊。可产青饲料(瓜、果、菜、秧等)1.5亿公斤,粗饲料(杆稞 、枇壳、可食树叶)6.5亿公斤。丰富的饲料资源,奠定了发展畜牧业生产雄厚物资基础。
法库县资源丰富。全县总量33,789万立方米(人均768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97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392万立方米。除过境辽河外,内有中小河流4条和若干季节河流,纵贯全境,经东南汇入辽河,总积水面积1,980平方公里。孕育了万物生灵,不仅满足了法库城乡人民生活用水,而且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建国以来,法库人民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战天斗地,大兴水利。至现在,全县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具有蓄水、拦洪、排灌、养殖多功能的水利工程配套体系。现有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16座及众多的塘坝,总库容量28,6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897万立方米、调节水量4,000多万立方米。全县养殖水面6万多亩,放养鱼类40余种,年产鱼产量1,500吨左右。
近年来,法库境内发现有益矿泉水多处,极有开发利用价值,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海内外人士重视。
法库非金属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品位上乘,储量丰富,现已探明各种有益矿产十几种,产地100余处,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其中硅灰石储量之大、质量之好在世界屈指可数,产品畅销国际市场。高岭石、白瓷土矿藏在东北地区独占熬头。珍珠岩、沸石、硅灰石等国内市场走俏。花岗岩、大理石等矿产资源也倍受青睐。
法库地处铁法、康平煤田中段,能源资源较为丰富,境内东北、西南和北部已探明煤储量1,165万吨。
法库风光旖旎,山秀水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颇多,交通十分便利,是人们理想的旅游胜地。在这里,西部辽墓群,北部僧王陵、八虎山,南部五龙山朝阳洞、小古城子遗址,东部蛇山沟杨宇霆墓以及县城内吉祥寺、朝阳寺、望海楼等一批文物。不仅记载了历史,也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法库如今是辽宁省沈阳市(Mukden Hoton, Mügden Qota)属县名称,在沈阳直北。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分新民府及开原、铁岭、康平三县地,设治于法库门,建立法库抚民厅,隶奉天行省; 民国二年(1913)改厅为县,称法库县,仍属奉天省。再北是康平县,建立在原科尔沁左翼(Qorčin jegün γar)三旗(qošiγun)地域,亦今沈阳市属县。清代有柳条边之设,如今的法库县领域即跨越柳条边里外:柳条边东北—西南横越本县中部(地图I)。其边外部分,清代多数时间分属科尔沁左翼的中、后、前旗。明朝在东北撤除元朝设立的民政(州县体制),而实行军政(卫所体制),使东北居民构成乃至整个社会遭到变更,原来聚落不存在,或变得零散, 地名也无法保持通常的历史性演变。 当建州女真兴起,族类更替,地名遂产生更大变动,法库即是新起满洲语地名。
自然地理
地形山脉
法库县县地处辽河中游左岸,地势北高南低,丘陵平原起伏交错。西部和西北部山区属医巫吕山支脉,山丘在400米以下,有八虎山、拉马山、马鞍山、五龙山、磨盘山等,北部是100-200米左右的丘岗。辽河及其支流秀水河、拉马河贯穿全境,在东、南、西及中部形成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
法库县西部和西北部山区属医巫吕山支脉,山丘在400米以下,有八虎山、拉马山、马鞍山、五龙山、磨盘山等,北部是100-200米左右的丘岗。
八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382.1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方圆约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鹰等动物种类繁多,盛产人参等上百种药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脚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库,山上绿树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历史悠久,蕴含着古老与现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东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爷陵,还有土门子、独木关、神龟子、锁龙井、三清宫等许多天然景点,五龙山为辽东名山,以雄、险、幽、奇、胜而著称,位于法库城区西北17公里处,总面积56.5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708.5米。五龙山又有“天然石雕公园”之称。灵峰寺以上,大大小小的象形石,分布于山山岭岭之中。
水文气候
法库县资源丰富。全县总量33,789万立方米(人均768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397立方米,地下水储量9,392万立方米。除过境辽河外,内有中小河流4条和若干季节河流,纵贯全境,经东南汇入辽河,总积水面积1,980平方公里。孕育了万物生灵,不仅满足了法库城乡人民生活用水,而且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条件。
法库县处于温带亚温润区,气候温和,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6.7℃。一月平均气温-13℃,最低气温-31℃;七月平均气温22.7℃,最高气温35.9℃。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全年无霜期在155天左右。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法库县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具有蓄水、拦洪、排灌、养殖多功能的水利工程配套体系。现有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16座及众多的塘坝,总库容量28,6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897万立方米、调节水量4,000多万立方米。
全县养殖水面6万多亩,放养鱼类40余种,年产鱼产量1,500吨左右。近年来,法库境内发现有益矿泉水多处,极有开发利用价值,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海内外人士重视。
法库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在全国知名,应用领域广泛,开发前景广阔。被省国土资源厅定为一类矿产资源县。已发现矿产二十六种,分布在十九个乡镇。有煤炭、硅灰石、石灰石、沸石、珍珠岩、花岗岩、高岭岩、黑耀岩、玄武岩、硅石、膨润土、瓷土、水刷石、建筑石、制砖粘土、建筑砂矿和优质矿泉水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九种,占沈阳市已知矿种的三分之二,是沈阳市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大县。其中,瓷土的储量为全国最大;硅灰石的储量和品位都是全国第一;东北地区闻名的东北虎牌矿泉水就产于法库。
瓷土:主要分布于包家屯乡前辛秋村孤树子一带。年销售瓷土5万吨,主要销往湖南、河南、河北、山东、唐山、东三省等地。1985年经辽宁省地矿局第四地质大队对国营粘土矿区进行地质详查工作,探明C+D级储量730.1万吨。化学成分:二氧化硅SiO2 78%、三氧化二铝AL2O3 15-25%、三氧化二铁Fe2O3 0.1%。理化指标:莫氏硬度近似1,比重2.12吨/立方米,烧结温度1250℃,耐火度1580℃,吸水性强。用于生产电瓷中高压瓷件,电力、水利、核电站工程中的绝缘瓷件,是生产民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的主要原料,可用作石油、棕油、食用油的净化过滤方面,以及石油钻井泥浆。其储量是全国最大的,被国家电瓷协会 确定为北方瓷土基地。目前主要生产出售原矿和经过加工的精品矿粉。
硅灰石:主要分布在冯贝堡乡至红五月乡之间一公里宽,25公里长的地段。目前全县现有硅灰石矿山企业12家,年生产硅灰石一级品1万吨,二级品1.5万吨,主要销往日本。经辽宁省地矿局阜新地质队于1987年对冯贝堡乡城子山硅灰石矿床进行详查地质工作探明C+D矿石量362.03万吨,远景储量2000万吨;经辽宁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于1993年对十间房乡上碳窑小馒头山矿区进行详查地质工作探明C+D级矿石量61万吨。矿床平均品位41.99%。矿物化学成分:SIO2 48.84%、CaO 46.32%、Los. 2.8% 、TFe2o7 0.24%。目前主要用于陶瓷、冶金保护渣、油漆、涂料、电焊条药皮、石棉代用品、磨料、粘结剂、玻璃配料、橡胶、塑料、绝缘材料、纸张等产品生产中的填料,还有一部分硅灰石被直接用做建筑、饰面材料。硅灰石主要以生产原矿石为主,经过手选后出售。同时,根据用户需要可加工80-800目矿粉。
高岭岩:储量162.86万吨。化学成份:二氧化硅SiO2 69-72%、三氧化二铝AL2O314-18%、三氧化二铁Fe2O3 0.2-0.3%、二氧化钛TiO2 0.1-0.18%、氧化钾K2O 0-0.02%、氧化钠Na2O <0.1%。理化指标:莫氏硬度4-4.5,比重2.078吨/立方米,原矿石白度70-80℃,选矿后矿石可达到85-90℃。高岭岩是一种工业产品特殊矿物原料,具有化学惰性,呈白色可用于颜料、造纸、油漆、橡胶、塑料、陶瓷等工业原料,也可用于簿膜涂层的充填料。
膨润土:探明储量148万吨。化学成份:二氧化硅SiO2 69.97-74.64%、三氧化二铝Al2O3 12.41-16.82%、三氧化二铁Fe2O3 0.8-2.07%,氧化钙加氧化镁CaO+MgO 2.28-4.08%。理化指标:矿石湿时为白色、玫瑰色、浅黄色、浅绿色,风干后为白色。硬度1,烧失量5.74,膨润土具强烈的吸水性、膨胀性。
珍珠岩:探明储量384万吨(1972年),其远景储量4000万吨以上。矿物化学成分:二氧化硅SiO2 73.36%、三氧化二铝AL2O3 11.88%、三氧化二铁Fe2O3 0.52%、二氧化钛TIO2 0.09%、氧化钙CaO 0.81%、MnO 0.04%、MgO 0.53%、Na2O 3.03%、K 2O 4.48%、P2O5 0.014%、Los. 4.51%。理化指标:莫氏硬度5.6-6比重2.1-2.4吨/立方米,含水系数〈2,常压导热系数0.17-0.24(25度-50度),膨胀倍数20倍,灰褐、黑色矿物集合体,块状、性脆。
沸石:探明地质储量2448万吨,远景储量可达6000万吨。二氧化硅SiO2 67.09%、氧化钙CaO 3.81%、三氧化二铝AL2O3 12.44%、三氧化二铁Fe2O3 0.78%,氧化镁MgO 1.22%、二氧化钛TiO2 0.09%、氧化钾K2O 1.2%、氧化钠Na2O 0.26%、五氧化二磷P2O5 0.03%、MgO 1.22%、Los.13.12%。理化指标:莫氏硬度3.5-4,比重2.16吨/立方米,灼烧9.83吸钾量平均16.95%等。
石灰石:法库县石灰石资源远景储量可达4000万吨。化学成份:二氧化硅SiO2 47.6%、氧化钙CaO 44.95%、三氧化二铝AL2O3 0.62%、三氧化二铁Fe2O3 0.5%、氧化镁MgO 1.19%、二氧化二钛Tio2 0.025%、氧化钾K20 0.07%。主要用于烧制硅酸盐水泥及白灰。
矿泉水:红五月乡大泉眼村、孟家乡桃山村、叶茂台镇叶茂台村、双台子、大孤家子等乡镇。现已开发的东北虎矿泉水、万福泉矿泉水、桃山酒厂的氡气矿泉水、大孤家子路家房申矿泉水等企业。
花岗岩:储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矿物成分:主要矿物成分有钾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理化指标:具有耐酸耐腐蚀性强,抗风化力强,肉红色。
地名由来
关于“法库”这个地名的意义和所指,晚近有三种解释:一是满洲语“鱼梁”,因地形起名;二是“八户”的转音,意谓这里原有八户人家或者八姓人家居住,因名八户,衍为法库;三是因山得名,境内有法库山(俗称八虎山)。经温丽和先生研究,以第三种说法为可靠,但认为法库山恐怕不是如今保有此名的山,根据曼殊师利喇嘛(?-1636)在法库山修行和圆寂之史事,应该是如今县东南部的喇嘛山。 温先生民国十四年(1925)出生本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 当如今八虎山下,温姓是此地的蒙古大族,平生究心乡邦文化,看法自有依据。囿于客观条件,他未能得到最早因而最根本的纪录即《旧满洲档》,也缺乏条件广泛参考清以降重要的满汉蒙辞书及相关志书,故未能综合考虑各种曲折情形,作出充分的解释;另外名称的更易,例如“八户”之说,还有民间文学中八虎山地名故事,也应纳入讨论。再者ボルジギン・ブレンサイン(优全、布仁赛音)氏对如今科尔沁左翼中旗(Qorčin jegün γar un dumdadu qošiγun)居民中的“八户人”、“拔户人”考察,谓即“法库人”的蒙古口语表达,他们原住地是法库康平,为此地陵丁或者佃户, 这样看来,要理解东部蒙古(jegün oron u mongγol)地域族群与文化的构造,亦需将视线引向“法库”名义的探讨。金梁《奉天古迹考》(1915):“法库本明三万卫地,为蒙古入边要道,俗称八虎道,八虎即法库之转音也。”
法库山得名“fakū”, 显然是山形好像鱼梁的样子。能获得“fakū”这一观感,肯定是命名者已经有关于鱼梁的日常习见经验,才会赋予之。
法库则是同一对象的汉译名字,取其音声。因有“法库山”、“法库边门”。译名首先产自官书编纂行为。“发库”情形相同。都是不知意义的地名。身处生疏的环境,就感到焦虑,不安全、不舒适,所以人总是要把一个生疏的环境加以判断,赋予意义,营造熟悉的生活世界。柳条边外的蒙古人之baqu借词,感受情形亦应相同。“法库”地名非常晚近,系来自满洲语的“fakū alin”(意思是:法库山) “fakū gebungge alin”(叫做法库的山),经蒙古语口语baqu阶段,演成汉语八虎、八户、拔户等等译语。演变的经过显示这一女真生活地域蒙古化、汉语化的迅捷而曲折的历史过程。经历蒙古语的洗练,促成八户驻防、拔户移民、八虎口、八虎山故事这样一个个“历史事件”的产生。法库是边门之一,乃八旗驻防的军事据点和南北交通孔道,以此重要位置发展成边门城镇,以至如今成为沈阳北方的卫星城市。法库县南部依牛堡子之北现有一地,名“旧门”,大约是最初法库边门(faγu/faqu yin qaγalγ-a)的所在,至顺治年间辽河流域的柳条边开始修筑。依当地的说法,到康熙年间,由于“归附益众”,户口日繁,边内旗田不够分配,曾向外展边。法库境内最初的柳边在三面船镇西起三台子、二台子到依牛堡旧门。康熙年间向北展边一百二十里,在今康平县后旧门一线。这侵占了蒙旗大片土地。蒙古王爷联合反对,朝廷又将柳边南退四十里。故法库民间有“三展皇边,倒退四十”之说。至今法库县南境留下“旧门”和“后旧门”两个地名, 康平县南境也留有前旧门、后旧门俩地名。 边里是旗人及民人,边外是蒙古、陵丁及其佃户(民人出身),他们在边门交会;边墙的移动伴随居民的进退,所以沿着柳条边,有复杂的民族与文化的交涉。如今追溯其地名历史过程,对于生动理解柳条边门的特性以及清代近代东北及内蒙古的地域特性,都有启发。
从地理学人地关系之环境识觉与行为的立场,法库山法库边门,其名称变迁,更具有丰富的涵意,展现居民在文化景观上的主体性创造。最初法库山在满洲人是安谧捕鱼生活的图象(“fakū”),而八虎则提示荒野、野兽出没、人烟稀疏,八虎道八虎口之名更令人竦惧,八户显示的又是边门聚落生涯的情景,拔户则提示移民的最近往事。始终没有逰牧生活的意象。人们不能忍受生活环境的意义匮乏,总是赋予意义,以此创造新的适宜生息的文化景观,此即地名繁衍的原因。地名强烈具有人的价值判断,非仅取象客体也。
历史沿革
法库县境战国时期属燕国的北部边陲。
秦朝属辽西郡。
两汉至隋唐先后为乌桓、鲜卑、契丹之地。
辽代西境设灵山县治,东境属祺州。
金代西境仍为灵山县,东境分属庆云、双城两县。
元初属沈阳路,后改属开元路。
明初属三万卫, 正统七年 (一四四二年)修筑辽东边墙,置本地于其外成为蒙古牧地。明末南境属清割据政权盛京管辖,北境仍属蒙古牧她。
清初修筑柳条边横贯本境,置法库边门隶属盛京将军,设防御以严出入。边南(俗称边里)分属开原、铁岭两县,边北 (俗称边外)原属蒙古“宾、达、博”三王旗地,光绪初年设康平县。光绪三十二年(一九0六年)于法库边门设法库直隶厅治,属奉天驿巡道,划开原、铁岭、康平、新民三县一府的毗连地方归厅领辖,这是法库政区之始。
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改厅为法库县,属奉天省。
一九四五年“九·三”胜利后,成立法库县人民政府,属辽宁省辽西行署。
一九四六年六月八日至一九四八年二月十六日国民党占领时期属辽宁省。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七日法库县解放后,属辽北省。
一九四九年并入辽西省。
一九五四年并入辽宁省。
一九五五年开始先后归铁岭行署、沈阳市、沈阳专署和铁岭行署领导。
一九九二年划归沈阳市管辖。
历史名人
贾连元
贾连元(1897-1975年)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1927年在南满医学堂毕业后,留校任讲师。
1929年,贾连元与同窗张柏岩等一起来到哈尔滨,曾任哈尔滨市立医院内科主任、院长等职。1941年留学日本,获日本国厚生省医学博士学位。
日本投降后,他与张柏岩等自发组织了卫生系统维持会,组织医护人员保护医院,开展医疗工作,并出任哈尔滨市临时政府的卫生局长兼哈尔滨第一医院院长。1946年4月,任哈尔滨市传染病医院院长,同张柏岩一起为防止1947年鼠疫在哈尔滨蔓延作出了重要贡献。
贾连元学识渊博,通晓英、日、德、法4国语言,特别是在精神病学研究、临床治疗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时,还对癍疹伤寒、霍乱的防治进行过研究,有不少成果问世。在从事医学教育工作中,贾连元培养了一批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方面的人才。贾连元是九三学社哈尔滨分社的创始人之一,曾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车向忱
车向忱(1898-1971)原名车庆和。辽宁法库人。早年就读于法库县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补习班。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爱国运动,同年秋考入中国大学法科,后改学哲学。热心于教育救国,参与创办中国大学平民夜校,兼主任。1925年大学毕业后回沈阳,先后在省立第三高中、东北大学附中和第一高中任教,并创办平民学校普及平民教育。1928年9月成立奉天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1929年夏发起组织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被推选为主任干事、会长,兼办《常识半月刊》。在张学良的支持下,共办城市平民学校41处,农村平民学校200所。他坚持反对日本侵略,进行爱国宣传教育,并兼拒毒联合会负责人,发动会员开展拒毒禁烟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北平,参与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被选为常务委员。11月代表救国会赴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出兵抗日、援助东北义勇军等七项要求。1932年潜往东北慰问东北义勇军,先后寻见邓铁梅、唐聚五、李杜、马占山、苏炳文等部,慰问并鼓励他们坚持抗日斗争。
1933年3月率东北大学学生赴长城前线慰问抗日部队。1934年在北平接办东北难民教养院,主持东北义勇军眷属生产自救事宜。1935年夏应东北军将领王以哲之邀到西安,创办东北竞存小学任校长。同年冬积极促进王以哲同红军实行停战联合抗日。1936年9月发起成立东北民众救亡会,被选为主任委员。他为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1937年1月参与发起成立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抗日战争爆发后曾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经各方营救获释。后在西安主办东北竞存中学,同任教的中共地下党员密切合作,培养了一批革命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2月到延安会见毛泽东等。1946年返回东北,任嫩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嫩江省联合中学校长,9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哈尔滨大学校长,主持东北解放区的教育工作。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委员兼教育部部长并兼东北实验学校校长、沈阳师范师院院长,辽宁省副省长兼省体委主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等职。被选为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他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和爱国民主战士。1971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张柏岩
张柏岩(1899-1962年)字松山,奉天法库(今辽宁省法库县)人。著名医生。
张柏岩1915年考入奉天南满医学堂,修业6年,于192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之后,曾在沈阳、长春地区铁路医院任医生。
1929年,张柏岩来到哈尔滨,先后在东省特区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任外科主任、院长。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社会上很有名望。
1935年12月,抗日英雄赵一曼在黑龙江省珠河县(今尚志县)一次战斗中左腿负伤,伤口化脓溃烂,生命垂危。日本宪兵队为了从赵一曼口中得到重要情报,便把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由张柏岩为她治伤。张柏岩钦佩赵一曼高尚的民族气节,以他高超的技艺精心为之治疗,并义正词严地抗议日本特务对赵一曼的摧残,迫使敌人在赵一曼治疗期间不再对赵一曼进行“提审”,使他得以专心为赵一曼治伤。由于张柏岩的精心治疗,赵一曼的伤势得以好转,从不能走动,恢复到可以拄杖散步。后来赵一曼没能逃出敌人的魔掌而牺牲。但张柏岩以民族大义为重,冒着危险为民族英雄治伤的事迹却一直为人民所传诵。
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任命张柏岩为市卫生局长、防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撤退时,炸毁了设在哈尔滨平房区“731部队”本部的细菌工厂,致使哈尔滨在1946年8月天花、鼠疫、霍乱流行。在这危难时刻,张柏岩受命指挥防治工作。他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群众一起,克服各种困难,终于使这场瘟疫得以扑灭。
东北解放战争中,张柏岩于1948年率6个手术队赴锦州战役前线救治伤员,胜利完成任务。1955年,张柏岩出任哈尔滨市副市长。
冯基平
冯基平(1911-1983) 辽宁省法库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辽阳县委书记,北平市委军委东北炮八旅旅委书记。1932年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亦称草岚子监狱)。1935年经党组织营救,被保释就医。出狱后曾任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常委,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工委书记,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山西国民军官教导九团政治部主任,山西青年决死四纵队十九团团长。1942年进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4年至1949年,曾任绥蒙保安处副处长,晋绥边区驻晋察冀边区办事处政治委员,晋绥公安局平津工作站站长,中央社会部直属工作站站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市公安局处长、副局长、局长,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检察署检察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建委主任、农委书记、副市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十二大代表,第十二届中顾委委员。1983年9月29日,在北京病逝。
徐天欣
徐天欣1937年生,辽宁法库县人。1960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同年参加工作。35年来,他先后在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铁岭县评剧团、文化馆、县委宣传部、文艺宣传队、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区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等单位担任过教员、编剧、剧团团长、文艺队长、宣传科长、剧目室主任等职。1985年任铁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兼党支部书记,获正高级职称研究员。
多年来,他心系乡土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几百篇文章,先后公开出版了《辽北历史》、《铁岭历史名人》二本书(合著)。他撰写的大量文章,有一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它的开创性和地域性。他深知“越有民族性,越有国际性,越有地方性,越有全国性。”所以他撰写论文、考录十分注意研究和展现辽北历史文化艺术的表象和内涵;研究当代文化艺术则不忘其指导地域文化的应用价值。这主要体现在《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从古诗文中看东北秧歌》、《关于辽北文化土层的答问》、《试论辽北秧歌的历史特征》等文章之中。徐天欣同志的科研成果,曾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其中有的被市政府采用,被选进《铁岭市志》分卷《铁岭市文化志》。他撰写的《铁岭历史名人》一书,被认为政府修志工作的突出成果,成了铁岭人民爱家乡、爱祖国的教材,市长特为该书写了前言,向全市人民推荐。
徐天欣被喻为“辽北土文化研究第一人”,如他撰写的《高其佩和指头画》,阐述了铁岭指头画的源流。他撰文介绍法库人任庆泰是《第一个把中国戏曲搬上银幕的人》。徐天欣还考证并发现了铁岭的张德彝是第一个把外国戏剧介绍给中国的。他发表了《小凤仙在铁岭》、《李成梁故乡轶事》、《魏燮均及其诗》等文章。他撰写的论文、考录,有的被其他刊物转载,有的被外国翻译。
徐天欣对辽北文化事业的开拓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参编的《中国曲志、辽宁卷》,获得文化部的纪念奖;参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辽宁卷·铁岭资料本》荣获省文化厅二等奖。他撰写的论文《辽北辽金乐舞活动考述》,获得了辽宁省文化厅颁发的科研成果一等奖。《太平鼓源流考略》获省论文一等奖。主持编撰的省重点艺术科研项目《铁岭戏曲志》和《铁岭曲艺志》均获得了辽宁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戏剧年鉴》载文“辽宁戏剧四十年”。在这篇戏剧史册中,徐天欣被列入辽宁戏剧界名人之一。
徐天欣是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会会员和铁岭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王愫筠
王愫筠,女,锡伯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她于1942年8月出生在法库县一个贫穷的木匠家庭里。
她1960年9月中学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她都干过。坎坎坷坷、风风雨雨地走过二十年。1979年她随当兵的爱人转业—同回到她们的故乡法库县。分配到法库县文化馆创编股,搞文学创作辅导工作。
她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铁岭市作家协会理事,铁岭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在法库县文化馆工作期间还曾担任过县文联秘书长,县文化馆副书记、副馆长等职务。1994年从铁岭市文联退休。
这些年她曾参加过吉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两年,1982年、1984年先后两次参加省民间文学搜集整理辅导班学习,1985年又参加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习,给搜集整理民间文学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1985年十月开始,她接受了《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县区资料本》的搜集整理编辑工作。于1987年4月,《中国民间文学辽宁卷·法库资料本》出版了,当时是我市各县区出书最早的一家。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民委、省民研集成办的嘉奖,获得一等奖。并获铁岭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民委授予一等奖。她本人又得到国家文化部、中国民研集成办授予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她从小就喜欢文学。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30多篇。
近几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各条战线涌现出不少风云人物,为了弘扬改革开放的成果,弘扬正气,她几年来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并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银州卫士》等。
行政区划
法库县辖8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法库镇、大孤家子镇、三面船镇、秀水河子镇、叶茂台镇、登士堡子镇、柏家沟镇、丁家房镇、慈恩寺乡、孟家乡、和平乡、十间房乡、冯贝堡乡、依牛堡子乡、五台子乡、四家子蒙古族乡、双台子乡、卧牛石乡、包家屯乡。
法库镇镇政府驻石桥,人口5.46万人,面积30.54平方千米,辖7个社区居委会:吉祥、晓东、石桥、边门、河南、团结、正阳;3个村委会:东门、陶屯、西菜。
登仕堡子镇镇政府驻登仕堡子,人口1.74万人,面积95.07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登仕堡子、西登仕堡、小屯、张家堡、巴乐山、达连屯、严千户、苏家堡、大辛屯、石砬子。
大孤家子镇镇政府驻大孤家子,人口2.52万人,面积137.13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大孤家子、小岭、拉马桥、路房申、大岭、敖牛堡、郭家堡、兴隆山、佛山堡、牛其堡、土井子、半拉山、后孤家、石砬子、大二房、小二房、山咀子、李贝堡。
三面船镇镇政府驻三面船,人口2.23万人,面积124.73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三面船、新三面船、三台子、大堡子、大桑林、二台子、新三家、南团山、南马家沟、小桑林、苗家沟、西下堡、小辛屯、李房申、朱千堡、丁家屯、大造屯、小造屯、小双台、大双台。
叶茂台镇镇政府驻叶茂台,人口2.33万人,面积175.33平方千米,辖16个村委会:叶茂台、刘家、太平庄、阎荒地、庙台子、当石山、薄坨子、母坨子、四架山、荒地、二台子、头台子、榛子街、太平山、四官堡、石庄子。
柏家沟镇镇政府驻柏家沟,人口2.69万人,面积144.13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柏家沟、小沟、刘大沟、蔡家沟、前山、头台子、东二台子、夏堡、小夏堡、龙家、党家街、肖家街、大六家子、小六家子、新立、刘小船、泡子沿。
秀水河子镇镇政府驻秀水河子,人口3.18万人,面积214.07平方千米,辖25个村委会:秀水河子、前屯、八家子、高三家、黄家堡、五里山、杨家堡、四家子、三家子、义合屯、黄荒地、喇嘛营、柳树屯、彭家堡、吴家堡、石臼子、马家堡、大马堡、吕家堡、獾子洞、陈祥堡、长岗子、大觉堡、许家堡、王树行。
丁家房镇镇政府驻丁家房,人口2.12万人,面积132.73平方千米,辖21个村委会:丁家房、西丁家房、佘家堡、香草沟、雷其堡、芹菜沟、白家堡、塔子山、羊泉、兴隆峪、大泉眼、东岗子、红土墙、蛇山子、西沟、靠山屯、候三家、刘家堡、湾柳街、古城子、帮牛堡。
和平乡 乡政府驻和平,人口1.07万人,面积70.87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和平、鲍家屯、三合屯、大泉眼、关屯、四家子、曲大沟、黄花山。
慈恩寺乡乡政府驻慈恩寺,人口2.01万人,面积109.33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慈恩寺、往户屯、拉马荒、褚家窝堡、赵家窝堡、西岗子、边家窝堡、齐家窝堡、王义官屯、五家子、小刘家窝堡、榛柴岗子、哥哥府、任家窝堡、汪家沟、一统沟、于家沟、门家沟。
孟家乡乡政府驻孟家,人口1.95万人,面积112.2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孟家、凤岐堡、羊草沟、黄花岭、东大房申、小房申、孤树子、罗四家子、东岗子、老边、王家窝堡、靠陵沟、徐三家子、桃仙、赵家窝堡、北七家子、团岗子、大申。
冯贝堡乡乡政府驻冯贝堡,人口1.72万人,面积89.13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冯贝堡、东团山子、李荒地、榆树堡、工夫屯、务名屯、北甸子、富拉堡、周家沟、尚家窝堡、孙家窝堡、阿山沟、姚家沟、黄贝堡。
四家子蒙古族乡乡政府驻四家子,人口1.71万人,面积95.47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四家子、王爷陵、陈五十屯、大房子、李祥堡、陶家屯、红砂地、后满洲屯、满洲屯、黑山、公主岭。
依牛堡子乡乡政府驻依牛堡子,人口2.40万人,面积112.67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依牛堡子、四家子、草根泡、三尖泡、马荒地、代荒地、祝家堡、花牛堡、贺尔海、东獐草沟、西獐草沟、东拉马、西拉马、力巴彦、大狼洞、段树沟、崔家屯。
五台子乡乡政府驻五台子,人口2万人,面积98.67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五台子、四台子、下洼子、团山子、三家子、秋皮沟、黄花岭、古井子、四泉沟、红花岭、小房申、西山、前屯、孤家子。
双台子乡乡政府驻双台子,人口1.77万人,面积113.07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双台子、大房申、后大房申、关家屯、胡家烧、样子沟、靠边屯、转山子、新发堡、石头房、候家堡、姜家堡、团山子、七家子、胡家烧锅。
卧牛石乡乡政府驻卧牛石,人口2.07万人,面积123.73平方千米,辖17个村委会:卧牛石、孙家屯、石人堡、陈家堡、大屯、李家堡、刘丙堡、高马堡、麻子沟、拉马荒、候家堡、大荒、尖山子、邢家屯、苇子沟、元宝堡、哈户硕。
包家屯乡乡政府驻包家屯,人口2.72万人,面积175平方千米,辖20个村委会:包家屯、拉马章、北土城、大三家、满斗、百子屯、腰达房、于树坨、杭家屯、杨胡堡、南土城、永义号、郝家堡、大山屯、刘帮屯三合城、前辛秋、张家堡、水泉、十家子。
十间房乡乡政府驻十间房,人口1.57万人,面积118.13平方千米,辖13个村委会:十间房、榆树底、后魏、前魏、小荒地、赵贝堡、樱桃沟、钱家沟、马家沟、拉马沟、尚屯、西阎、马家店。
红五月乡乡政府驻小东街,人口1.3万人,面积48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北门、郝家沟、西新城堡、红土砬子、新城堡、蛇山沟、建设、东沟、东农、果子园、大泉眼、南门、周地沟、石岗子。
教育事业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47所,其中:高中2所,教师培训学校1所,职业中专1所,聋哑学校1所,初级中学和小学共计41所,私立学校1所。
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2006年共改造D级危房5所,改造面积2574平方米,新建面积3315平方米。又实施了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程。共投入资金600万元,铺设光缆279.4路由公里,完成了全县53所教育单位和学校的百兆接入,完成了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教育质量逐年提升,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2006年高考成绩取得了15年来的历史性突破,法库高中平均分文科取得了郊联体第一,理科取得了郊联体第二的好成绩。
成职教育稳步提高。职教中心已与四家高等职业学校开展联合办学,开设以计算机应用、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园林艺术、学前教育等为主导的特色专业,教学班达到9个,学生数达到430人,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100%升入了上级学校。今年9月1日,为适应陶瓷产业发展需要,培育专业人才的陶瓷学校顺利开学,现有学生55人。农村成人教育,全年开展初中毕业生职业技术培训2514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25858人次,农民培训50659人次。
学前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坚持以社区(村)为依托,中心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加快和普及了学前三年教育步伐,开创了学前教育的新局面。目前,全县在园幼儿达到5820人,接受非教育儿童数达到870人,幼儿入园率及受教育率均提高2.5个百分点。
突出民生工程,“两免一补”政策得到了落实。2006年共免农村学生课本费925万元、杂费848万元,补助住宿费248万元。“两免一补”政策得到了广泛深入的落实,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深得民心。
交通状况
法库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南北有国道明沈线相连,东西有省道沈环县贯通,另有国道京沈线过境西连章武、阜新,东北昌法线直通昌图直至吉林、黑龙江。在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级公路和乡级公路为网络的法库公路网已初步形成。法库现有乡以上公路684公里,其中干线公路151公里,县级公路97公里,乡级公路436公里。以上公路达到二级路标准的92公里,三级路标准的230公里,黑色路面27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29.9公里/百平方公里。县内设有铁路站点和货场,境内铁路与铁法市连接,直通铁岭和沈阳。
旅游景点
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
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位于沈阳市法库县秀水河子镇,地处沈承公路101线北464米处。始建于1986年,有烈士纪念碑一座,东西厢房16间,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一座。纪念馆内陈列着当年歼灭战中牺牲将士留下的物品、书信等遗物。陵园安葬着在秀水河子战役中牺牲的800多名革命烈士。
1946年2月13日晚至14日晨,东北人民解放军全歼国民党军1500余人,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秀水河子战役是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打的第一个歼灭战,是东北解放战争史上一次重要战役。
五龙山
五龙山植被奇佳,原始次生林一万亩,果园300亩,花草千种,树木百余种。远望葱郁之中隐见怪石,参天古树随处可见,百年藤枝信手触及。五龙山由五座山体组成环形山脉,主峰似龙头高扬,两侧羊、梅二山酷如龙须,主脉与另四山脊神合意到恰是五龙欲飞,实属天工地造。踏至山间,腐叶殁足,曲径向上,青幽返朴,人归自然之情油然而生。一年四季山色骤变,绿荫红花珍稀鸟兽,黄果赤叶竞披霜雪,交替之美不可言表。
气势宏大的碧云宫(俗称三层殿),前娘娘庙、中三清寺、后玉皇庙(辽北仅存的一座砖瓦石无木无梁券式建筑)。玉皇庙下门是券门,上有扁书"太清真院",旁书"清道光三年建"(1823年)。庙顶长有数百年古松,观其苍劲、青翠,然而根部之处既无土层又无水源,何以生长百年且遵劲、令人费解。
神工巧凿的朝阳洞,洞深十丈、洞阔八尺,其前后玉皇阁妙传天机。民间流传朝阳洞久居两蛇仙为疾苦百姓解痛,善男信女纷纷踏来求平许安。峰南有一奇井,当地百姓称它为"五龙神泉"即"五绝"之二"神泉"。井置山腰,深约丈余,水面高出周边地平面,终年清澈干爽,夏不溢冬不冻。山下的帮牛堡村村民经常饮这口井的水,村中超过80高龄的老人有100多位,"神泉"之上有一颗奇特的枫树,称之奇源于这颗枫的一个枝干四季向下滴浆,冬成柱夏成行,偶接几滴擦在被蚊虫叮咬处红肿即消。转至峰下,秀水河子歼灭战林彪临时指挥所就设在三间看庙房中,侧存清名侠金大力出家后化缘而得的大缸、碾磨。前行不远处"塔林"便映入眼帘,其由大小雁塔、六合塔及沈阳四塔环形构成,主塔五层空心,可登内环梯至顶,五龙山雅境一览无余,其上供菩萨下藏地藏王,且藏舍利子,不失佛家圣地。
顺山路绕至帮牛堡村东北处的龙怀妙音区,踏于山体便会听到足下发出玄妙的声音,尤如聆闻五龙吟鸣,又如战鼓谐振,后人将这座山叫"沈阳鼓山",至于响的原因尚属是迷。
泡子沿景区
泡子沿景区位子法库、铁法市交界处,景区面积450万平方米,分湖区、石景山、梯子山三部分;湖区水面300万平方米,湖水清澈洁净,湖岸平坦舒展。湖西岸的梯子山是因远古火山喷发而断裂的山体,经漫长岁月的雕琢而变得千姿百态,金龟送子、龙吐天浆,一线天、夹扁石等,让我们不但领略了大自然的神采韵致,更能窥视到远古的无数秘密。
泡子沿水库风景区,自然景色十分壮观秀丽,群山环绕,山奇水秀,大有群山捧一泓碧水,众星捧月之势。长山、石景山峰边叠嶂、奇峰兀立。神龙岛坐落碧波万顷之间,松柏长青,绿树成荫。水库南北两岸沙滩细软,水深适宜,是理想的戏水场所。西岸古砬山上有铁法矿务局产煤千万吨纪念塔一座,隔山脚下有民国官吏杨宇庭墓园。
巴尔虎山风情园
巴尔虎山风情园位于法库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距沈阳90公里,这里天然次生森林植被风彩多姿。地貌山高谷深,溪水淙淙,幽邃静溢,所以历代山中多有佛道香火。蒙古族风情园体现塞外蒙古族风情特色,并使游人参与蒙古族系列娱乐活动。修建蒙古包宾馆、赛马场、山门、演兵场和娱乐设施;在原有古建筑遗址上修复三清宫、成吉思汗庙、观音阁、道坍房等景点;修通往景区的5公里公路。
财湖
财湖位于法库城南15公里处,距离沈阳75公里,景区占地5.8万亩,其中水面2.2万亩。鱼类资源丰富、周围群山环抱、候鸟种类众多,结合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和财湖的自然资源,以开发财湖创造财富为主题文化内涵,按生态、休闲、体验旅游设置游乐项目,分享人与自然充分融合而产生的和谐之美。
叶茂台辽墓
叶茂台辽墓
叶茂台辽墓,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茂台辽墓的公布所在地为辽宁省,公布类型为古墓葬,公布批号为515600,公布地址为辽宁省法库县。
叶茂台辽墓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叶茂台村西、北山岗(辽代称圣迹山)上。辽墓分为四个墓区,墓葬形式有石筑八角形墓、石筑圆形墓、砖筑多室墓等。1974年以来,陆续发现了20余座辽墓。出土了许多珍贵、精美的文物及墓志和壁画等,其中七号墓出土的两轴绢画《山水楼阁立轴》和《竹雀双兔立轴》,以及带彩绣的衣被、木制房形棺床小帐、雕花石棺等是辽代考古史上十分重要发现。根据十六号墓出土墓志的记载,叶茂台辽墓是辽代后族萧氏的家族墓地。叶茂台辽墓时间跨度较长,墓葬形制丰富、出土器物精美,对研究辽代的历史、经济、文化、科技、手工业、艺术及契丹民族习俗、丧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新的资料。
圣迹山
圣迹山位于法库西南45公里处,在京沈公路旁,此山风峦起伏,透迤数里山顶多石,其形甚巨,其壮怪异。上中多树,青松翠柏,发柳白杨,紫槐黄榆,构成一个葱笼的绿色世界。
此山在辽代被视为风水宝地,贵族统治者在山上修墓,在林在建坟,以期恩泽子孙,永享富贵。名曰圣迹山,亦有内以建墓表其显赫圣迹之意。墓志铭中云:“葬于辽川之古,圣迹山阳,至今已逾千年之久。
圣迹山以古迹众多而闻名于辽北。解放后,有关部门在这里发掘墓葬20多座。1952年在此发现一座用条石砌的八角形壁画墓,1974年发现的7号辽墓早期贵族墓葬,也是东北地区很少见的珍贵文物丰富完整的墓葬。这是有座砖筑的多室墓,住室安置一架木制“小帐”式的棺木,其形状是歇九脊房屋,台基栏杆均有,甚为精致。在这棺床东西两壁上挂着两轴绢画,一幅是绘有山水、树木、楼阁、人物的《山水双兔图》;一幅是绘有竹丛、麻雀、小兔的<〈竹雀双兔图〉〉。在这座山上还发现了一座辽代北宰相萧义的墓葬,墓室中有石棺一架,还有一方墓志及壁画,绘有“出行图”、“归来图”及武士等。墓志记载着萧义的生平,对研究辽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圣迹山古迹颇多,几乎是一代历史的标本。这座苍苍莽莽的大山以其悠久神奇而著称,古老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化做了一片永恒的风景。
Tags:
法库县对外招商指南
【
关闭
】【
顶部
】
上一篇:沈阳康平对外招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资讯
热销产品
热点图片
精彩推荐
娱乐资讯
友情链接:
政府网
工信部
商务部网
发展改革委员会
(山西)现代农业博览会
更多>>
农副产品供销网
|
网站帮助
|
网站简介
|
农网大全
|
网站地图
|
企业推广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本网概况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
农副产品供销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政讯通·全国三农调研中心
行业百网成员站--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中农兴业
工程指定网站•农业百强网站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农副产品供销网
nfcpgx.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05977号-11
联系邮箱:qgsndy@163.com
地址: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联系电话:010-80440269、010-69945235、010-56019387,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客服:
通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