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廉捷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三角镇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第125265号)收悉,综合三角镇、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以及市供电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提案指出现阶段我市三角镇生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而且从多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生鱼产业的建议,分析深入客观,意见高屋建瓴,我们全部采纳并在具体工作中积极落实。
一、关于从市级层面统筹三角镇生鱼产业规模化养殖的建议
一是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明确2020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家庭手工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由行业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文件后,可使用省指标的,相关项目用地不应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需保持集体建设用地性质,除上述用地外,我市已严格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各地市每年安排不低于10%的年度计划指标专项用于保障乡村振兴的要求,重点保障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用地需求。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鼓励整合土地资源,促进规模经营。三角镇积极开展规划三角生鱼产业园区选址、布局等工作,抓住2019年底大部土地流转承包合同到期的契机,适时规划光明村和沙栏村连片1626亩鱼塘建设成三角镇生鱼现代产业园核心区。2019年底在镇、村的协调下,投资企业按计划顺利完成与村集体签订了1626亩土地承包合同,承包期为10年。
二是制定生鱼行业品牌规范。我局会同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了《乌斑杂交鳢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对乌斑杂交鳢(生鱼)的养殖环境条件、培育、养殖、病害防治、捕捞与运输等方面进行规定,相关技术指标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强,将对乌斑杂交鳢(生鱼)产品质量的保障、产业健康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积极推动培育中山特色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是树立行业品牌规范的重点工作。2019年2月3日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中山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工程,加强对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服务业、家庭农(林)场、森林生态旅游等业态的品牌培育。市场监督管理局刚刚修订的《中山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也明确了对地理标志的资助办法及标准,加大对地理标志商标的政策扶持。我局将和市场监督管理局一同积极引导“三角生鱼”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扩大品牌响力。
二、关于优化三角镇生鱼产业养殖场基建设施的建议
一是完善高效渔业生产所需的“三通”设施。为配合三角镇进一步做大做强生鱼产业发展,未来成为大湾区水产养殖特色品牌,市供电局在2020年投入电网建设资金525万元,架设10kV线路3.8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17台(配变容量8500kVA)、架设低压线路2.08千米,满足了包括沙栏村、光明村、蟠龙村等村33位客户(报装容量2031kW)的新增鱼塘用电负荷接入需求。在2021年继续投入电网建设资金926万元,新增10kV馈线4条约7.67公里、新增自动化柱上开关8台,增加大支线环网4组、可转供电线路9条,对沙栏村、光明村、蟠龙村的鱼塘片10kV网架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三角镇的生鱼产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一年以来,新投运的鱼塘供电变压器运行良好,平均负荷率约在30%左右,不存在鱼塘客户报装用电受限的情况,有充足变压器容量满足未来三角镇各村片鱼塘客户的报装用电需求。此外,三角镇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建设村村通、路路通,田间道路累计硬底化92公里。在2021年上半年投资约386.7万元,完成农路硬底化3.84公里,下半年预计投资约353.38万元,完成农路硬底化3.03公里。全镇已基本实现田间、鱼塘交通5米宽的硬底化道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包括渔业在内的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提高了农用物资和农产品的运输效率,为后续的渔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开展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为推动我市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尾水治理设施,完善养殖场基础建设,加快我市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我局开展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印发了《2021年中山市集中连片内陆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积极广泛宣传并推动辖区内相关单位进行申报。近年来三角镇累计投入资金4380万元,建设高标农田24340万亩,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农业高产高效、提质增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三角镇将标准鱼塘修整指引的技术方案通过到塘头指导、派发宣传资料及《三角发布》《中山日报》APP媒体等线下线上多种措施和途径广泛宣传,引导全镇水产养殖户进行标准鱼塘改造,小塘改大塘、浅塘改深塘,加固塘基、修筑进排水渠,重新布置电力、增容扩容,建设高标准鱼塘。2019年至2020年共完成高标准鱼塘改造2.8万亩,占全镇水产养殖总面积的97.6%。
三、关于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等合作,提升对苗种繁育研发能力的建议
一是继续增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我局始终与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保持着长期密切地合作关系。多年以来在我局、三角镇和珠江所三方共同努力下,对乌斑杂交鳢苗种繁育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乌斑杂交鳢苗种繁育和健康养殖技术应用推广》项目获2019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2021年4月9日,三角镇分别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专家团队签订了生鱼产业发展人才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各方在生鱼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三角镇特色生鱼养殖产业的提档升级。下一步,三角镇将就生鱼亲本种群优化和保护方面开展多方合作,进一步提升生鱼苗种质量。
二是落实地校合作,建立创新中心。2020年11月,市政府与华南农业大学签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共建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以创新中心为综合性合作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该创新中心将结合我市的资源优势,开展乡村产业提升改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通过应用基础及产业技术研究,促进三产融合,为打造区域经济优势,打造品牌和增强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正在加快注册登记事业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各项工作正积极有序推进。
四、关于加强支持生鱼深加工企业的培育的建议
一是推进中山市生鱼深加工产业发展。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实现了生鱼加工业零的突破,今年还将增加一家生鱼加工企业,推动生鱼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积极推动培育中山特色地理标志商标工作。2019年2月3日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中山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实施商标品牌富农工程,加强对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服务业、家庭农(林)场、森林生态旅游等业态的品牌培育。市场监督管理局刚刚修订的《中山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也明确了对地理标志的资助办法及标准,加大对地理标志商标的政策扶持。我局会同将市场监督管理局一起积极引导“三角生鱼”注册地理标志商标,扩大品牌响力。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市水产养殖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20日
(联系人及电话:黄乃良,8832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