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62年初到新华社驻哈瓦那分社工作时,看到库房里堆满了雪茄烟,品种式样之多令人大开眼界,有大中小的,有细长的、矮胖的,有圆形密封没有烟嘴的、有带塑料烟嘴的,有青灰、深黄、浅黄等颜色的,有木盒装、塑料盒装、铝管装等等。分社同各方面的接触较广,古巴朋友们送雪茄的很多。分社烟民很少,也不习惯吸雪茄。上世纪30年代我在上海上学时,在烟酒店里也见过雪茄,有当时我们称之为“吕宋烟”的菲律宾马尼拉生产的,有英国、荷兰生产的,也有上海或广东生产的,价格便宜得多。二次大战爆发后,在报刊的图片和新闻片中更常看到了英国首相丘吉尔嘴上叼着又圆又粗的雪茄的形象。当时曾听说过古巴哈瓦那生产的雪茄烟质量最好,价格也最贵,想不到几十年后我自己就到这个雪茄王国来了。
我在街上常看到很多古巴人在上装的口袋里插着一两支细长的雪茄,在饭馆里不少古巴人饭后在吸雪茄,在咖啡馆里更是很多人一面在喝咖啡一面在吸雪茄。以后,我看到了古巴总理卡斯特罗、工业部长格瓦拉和不少领导人的军服上面的口袋里插着二三支雪茄。当时卡斯特罗还不到四十岁,听说已有二十多年的雪茄烟龄了,只有在指挥起义军打仗的初期由于山区条件困难曾一度被迫断过抽烟。我到各部门各地采访和我邀请便饭喝咖啡时,古巴朋友也常送给我盒装铝管装的雪茄。我当时还是烟民,但也不吸雪茄,分社的库房里的雪茄更多了起来。我正发愁咋个办,分社的一个同志说他在报刊的照片上和电视上常看到贺龙同志吸着雪茄,建议给他送去。大家认为是个好办法,就装了两纸箱托代表团带回国内送给他。过了几个月,他的秘书给我们来了信,说贺龙同志收到后很高兴,谢谢分社的同志。后来,使馆也把雪茄带回国内送给贺龙同志和其他的领导同志。一年多前,我在一篇回忆录中看到说,在1965年,贺龙同志在吸雪茄,毛主席问他吸的什么,他给毛主席尝了一支,毛主席吸了后说,不错,很清香。
我后来到古巴中部地区去参观了生产雪茄的工厂和烟叶的种植园以后,才明白了生产上等雪茄要付出多大的精心劳动。首先最重要的是烟叶的选择,烟叶经过晾晒要薄而轻,叶脉细,弹力强,颜色匀。雪茄的生产更是严格,由熟练的工人主要是女工精心手工制作,制成的雪茄要有弹性而不硬,感觉上下坚实而不松软,色泽均匀好看,大小一致挺直。制成后经过专门人员严格检查挑选,再贴上商标分等分级装入木盒、塑料盒或铝管。古巴岛国地处加勒比海中央,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适合烟草种植。古巴有生产上等雪茄的传统,欧洲人登陆古巴岛后第一次发现了好质量的烟叶,1717年在古巴建立了第一个雪茄工厂,从此价格昂贵的哈瓦那雪茄驰名世界,一时成为上流社会的爱好。后来,欧洲、拉美很多国家竞相生产雪茄,但都难与老牌的哈瓦那雪茄匹敌。古巴雪茄远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但一半多一些向欧洲出口,还有很大一部分销往北美。在卡斯特罗率领起义军推翻反动政权建立新政府之后不久,美国对古巴实行经济封锁,但古巴雪茄仍一直受到美国社会的青睐。
从1999年起,在哈瓦那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国际雪茄节,今年已是第九届了。闭幕时拍卖装有上等雪茄的用雪松木和桃心木制成的雕花烟盒,拍卖所得作为研究癌症之费用。
Tags:古巴雪茄